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

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

ID:19528843

大小:4.38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0-03

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_第1页
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_第2页
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_第3页
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_第4页
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急性肠套叠张海洋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急性肠套叠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小儿外科教研室张海洋13525020597主要内容定义发病率病因病理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定义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1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10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少见。多发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男孩。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

2、下列因素有关:1、饮食改变添加辅食,肠道不能适应改变食物刺激,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小肠细,盲肠粗,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3、病毒感染腺病毒、轮状病毒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食物、炎症、腹泻、细菌刺激,肠道痉挛,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5、遗传因素家族发病史病理及分型三层:外筒、中筒、内筒病理及分型肠套叠多为顺行性套叠,与肠蠕动方向相一致。鞘层肠管痉挛套入部肠管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扩张粘膜细胞分泌粘液与血液及粪质混合果酱样胶冻状排出。进

3、一步发展,导致肠坏死。分型小肠型、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复杂型或复套型、多发型临床表现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阵发性哭闹不安突然出现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痛苦表现,间歇5~10分钟,如此反复发作。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临床表现腹部包块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有弹性、稍活动、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空虚感。80%可触及包块。果酱样血便达80%。发病6~12小时后排血便,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肛门指诊有重要临床价值,就诊

4、较早患儿无血便,肛门指诊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全身状况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儿童肠套叠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缓慢,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阵发性腹痛间歇期较长呕吐较少见便血40%患儿发生便血,且在肠套叠发生后几天才出现腹部包块大多均能触及诊断发病年龄4~10月,肥胖男孩症状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及腹部包块,即可确诊肠套叠。10%-15%症状不典型。辅助检查首选腹部超声。辅助检查腹部超声首选横断面表现为“同心圆”或“靶

5、环”征;纵切面上,呈“套筒”征。辅助检查空气灌肠灌肠前,先做腹部正侧位透视检查,观察肠内气体分布情况。注气后(50—60mmHg),见套叠顶端有致密软组织肿块,呈半圆形,向结肠内突起,气栓前端形成明显杯口影。辅助检查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对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消化道重复畸形及梅克尔憩室。鉴别诊断1、细菌性痢疾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3、过敏性紫癜4、梅克尔憩室出血5、蛔虫性肠梗阻6、直肠脱垂鉴别诊断1、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区别点:多见于夏季,不洁饮食病史,发热,早期体温即可

6、达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腹部无腊肠样肿块。B超未见肠套叠的典型影像。菌痢可引起肠套叠。鉴别诊断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临床表现:腹痛、腹泻、便血、腹胀、呕吐区别点:以腹泻为主,大便为洗肉水样或红色果酱样,有腥臭味,早期即有腹胀、高热,有腹泻,病情进展较快,脱水休克症状出现较早。鉴别诊断3、过敏性紫癜(腹型)四型: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共同点:陈发性腹痛,呕吐,腹泻或血便,有时右下腹可触及肿块。区别点:年龄较大儿童多见。新鲜出血性皮疹,膝及踝关节肿痛,部分病例可有血尿。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鉴别诊断

7、4、美克尔憩室出血区别点:突发性出血,便血量多,暗红色或鲜红色,无腹部肿块,无腹痛或腹痛较轻。美克尔憩室可诱发肠套叠,较难鉴别。鉴别诊断5、蛔虫性肠梗阻区别点:年龄不同多见于幼儿及儿童,即1岁以上有呕吐或排蛔虫病史包块位置不同腹部包块多位于脐周,成条索状或面粉团样鲜有血便。超声检查显示肠腔内蛔虫影像。鉴别诊断6、直肠脱垂区别点:直肠脱垂:肠粘膜一直延续到肛门周围的皮肤,无急腹症症状,多在用力排便和增加腹压时发生。肠套叠:肛门口与脱出肠管之间有一条沟,手指通过此沟可深入直肠内。治疗非手术疗法空气灌肠复位、钡灌肠复位、B超下水

8、压灌肠复位。空气灌肠应用最为普遍,近年来,B超检测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也收到良好效果。适应症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状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灌肠压力60—100mmHg。3月以下,不超过80mmHg。治疗禁忌症:1、病程超过2天,全身状况不良,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