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

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

ID:19534581

大小:4.0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03

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_第1页
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_第2页
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_第3页
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_第4页
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伤后应激障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精神科李小琴教学目标掌握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熟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与预防运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病学特点为什么战争会给人造成如此巨大的心理伤害?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们的心理变化如此的巨大?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一部关于战争创伤的经典电影应激4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应激原分类: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高温或低温以及某些机械性刺激;化学因素,如活

2、性氧、致癌剂、蛋白质和RNA合成抑制剂、重金属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等;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及其产物(如内毒素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如战争、失业、失学、失恋、丧失亲人等。常见应激原52、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3、战争场面4、个体易感性:病前个性、躯体状况等。1、严重的生活事件。如重大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的财产损失;应激相关障碍6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所引起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曾称为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反应性精神病。(二)

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患病率国外:普通人群中终生患病率7-12%,男性5-6%,女性10-12%。我国:军人4.86/1000,汶川地震辛存者82.6%。特征:女性多于男性,青壮年居多50%以上的普通人至少有一次暴露于创伤性事件。超出一定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个体的人格特点和应对方式综合作用10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临床表现有年龄差异核心症状(三)临床特点症状常在创伤后延迟出现11闯入性症状短暂“重演”性发作、关联性反应、梦魇回避性症状回避表现、麻木表现警觉性增高症状难以入睡或易醒、惊跳反应、注意集

4、中困难三大核心症状12231其他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支持疗法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剂心理治疗:指导咨询、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表达和宣泄相关情感四、治疗13减少人为的应激源A增强个体应对应激的能力B五、预防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陈某,女,14岁,在校初中学生。在被同学打后出现精神异常,反复出现与被殴打有关的恶梦和幻觉,过分地担惊受怕,并有持续的回避(不敢去学校),精神紧张抑郁。.(六)护理1、护理评估心理生理精神状况行为方式心理应对方式和认知病人病前性格特点饮食、排泄、睡眠等应激源人际交往、个人生

5、活能力、角色社会减轻或消除PTSD的症状及创伤相关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减轻或消除核心症状、痛苦体验。提高心理应付能力让患者安全信任,最终达到提高社会功能水平。防止症状慢性化或复发。促进人格成长和职业发展。2、护理目标17营养失调、睡眠形态紊乱、自理能力下降生理方面:创伤后综合征急性意识障碍情绪障碍有自杀自伤的危险有暴力行为的危险有受伤的危险个人应对无效心理方面:社交能力受损、无效性角色行为社会方面:3、护理诊断184、护理措施家庭干预帮助患者学习应对技能脱离应激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心

6、理+社会ABCDEF19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改善睡眠协助料理个人生活生理方面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消极自杀、冲动紊乱4、护理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