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清热药1

第九章 清热药1

ID:19539190

大小:1.01 MB

页数:94页

时间:2018-10-03

第九章 清热药1_第1页
第九章 清热药1_第2页
第九章 清热药1_第3页
第九章 清热药1_第4页
第九章 清热药1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清热药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清热药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应用、及分类。2、明确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等特点。3、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副作用。4、掌握重点药的功效、应用及相同药物的异同点。第九章清热药概述1.热的含义:热与寒相对而言。“热”是从症状上来说的。不仅指身体发热,而且也指体温不高的热象。凡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数、五心烦热等,均属“热”的范畴。2.热的分类表热—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脉浮数。里热—发热、口渴、烦躁、小便黄赤

2、、大便干结、脉数。实热——面红、目赤、口干、高热、舌红、里热苔黄、脉数有力。虚热—面色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脉细数一.定义: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二.功效药性寒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解里热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沉降入里清退虚热三.适应症:里热证1.热病高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2.湿热所致的痢疾、黄疸。3、血热妄行造成的各种出血证。4、热毒壅盛造成的疮痈肿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5、阴虚发热等。四.分类:由于里热证的致病因素、疾病表现阶段及脏腑、部位的不同,里热证有多种证型,需

3、选择不同的清热药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的证型以及药物的主要性能,清热药可分为1.清热泻火药—清解气分热邪,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石膏、知母)2.清热燥湿药—偏于苦燥,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证。(黄芩、黄连、黄柏)3.清热解毒药—清解热毒,用于热毒壅盛证,如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金银花、连翘)4.清热凉血药—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牡丹皮、生地黄)5.清虚热药—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等。(地骨皮、银柴胡)五.注意事项:1.首先应辨证准确。因里热病证既有气分、血分之别,

4、湿热、热毒之异,又有实热、虚热之分。故应辨别里热症属气分、还是血分;是实热还是虚热;是一般的火热,还是湿热以及里热所在的部位(肝热、肺热、胃热)2.根据病情适当配伍。里热兼表证—与解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热在气分兼血热(气血两燔)—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气血两清)。里热兼有积滞—当清热、泻下同用3.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忌用。苦燥容易伤阴,阴虚者慎用,或与养阴生津药同用4.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以伤正气。5.夏天用量宜大,冬天用量应少。寒凉伤阳—寒凉药物易损伤阳气甘

5、寒助湿—甘寒药物易助湿邪副作用苦寒败胃—苦寒药物易损伤脾胃苦燥伤津—苦燥药物易损伤津液诸药性能,均能清热或善泻火,或善凉血或善解毒,用各有别夏月剂量宜强,冬月剂量宜弱脾胃虚寒者慎用,真寒假热者应戒。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性能特点:性味:苦寒或甘寒。归经: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清泄气分邪热适应范围:(1)热病邪入气分证。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2)脏腑火热证。如肺热咳嗽、胃火牙痛、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注意事项:(1)体虚有里热证时,应注意顾护正气,当配伍补虚药同用。(2)根据各药作用部位的不同

6、,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重点药物: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熟悉药:芦根、天花粉、竹叶、决明子药材石膏煅石膏石膏石膏Shigao《神农本草经》要点: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临床证明石膏在用于治疗“乙脑”“流脑”等热性传染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命名:本品为矿石入药,其煅研醋调,固密甚于脂膏,故名。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0)。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多用于热病气分证煅用—清热力逊,收敛生肌力专。(多外用)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归经:肺、胃。功效:清

7、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煅用)。分析:性寒清热入气分—清气分实热入肺胃走肌表—解肌退热味辛发散入肺胃—清肺胃热邪性寒清热泻火——热去火消,津液自生甘寒相合滋阴清热味甘滋补阴液——阴液得补,火热自消生津止渴热清渴止,心烦可除——除烦止渴煅用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收敛生肌应用1.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本品善解肌退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生石膏30~60g,知母9~15g、炙甘草3~9g、粳米15~30g。水煎至米

8、熟汤成,分两次服。病重一日可服2~3剂。兼气阴虚者,加人参(党参)如人参白虎汤。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疹,常与玄参、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药同用,共奏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化斑汤。治疗急性热性传染病(热性病亢进期之高烧稽留,如急性肺炎、伤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