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

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

ID:19543244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3

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_第1页
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_第2页
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_第3页
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_第4页
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法律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初探:《经济法》作为法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一向予人艰深晦涩、难以接近的感觉,这一特点使得本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更难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本文尝试在重新认识《经济法》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之中应用能力的把握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  :G642.4文献标志码:A:1674-9324(2013)30-0134-02    一、对《经济法》课程的感性认识  对于什

2、么是经济法,可能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不怎么好的印象:年轻、边缘、不清晰、庞杂、遥远等等。姑且不论是非对错,在笔者看来,希望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下经济法的鲜明特点:红花背后的绿叶;后起之秀;看似疏离,实则亲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民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反映的是社会的生理现象,由其本身的内容决定。在商品经济社会,民法可以说在整个法律体系中都会始终、牢固地占据着大哥大的地位。但是,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来配。我觉得,如果说民法是那个夺目的红花,那么经济法就是那个默默的绿叶。因为市场会“失灵”,而民法对市场机制的意义就在于迎合并促进其

3、作用的挥发,而不管是市场好的一面还是歹的一面,这是民法的局限性。市场需要国家的干预,保障和规范国家干预的法律就是经济法。因此,民法和经济法实际上是一种互补关系,二者的目标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即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二者的作用又存在差异,民法可谓市场经济的基本法,起着基础性作用,而经济法则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适当的对市场加以矫正或弥补。所以,通俗地讲,我认为二者的关系就像是红花和绿叶的关系。  其次,考究经济法的历史,你会发现,经济法不像民法、刑法、诉讼法等这些法律有悠久的历史、成熟的理论、博大的体系。它属于后起之秀。首先

4、,经济法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市场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之后,产生较晚。其次,经济法的产生对公法、私法的划分以及原有法律体系划分产生了重大影响,激起了整个法学界特别是民法和行政法学者的广泛、深入、持久的讨论,他们对经济法的存在各持己见,对其价值褒贬不一。不仅如此,经济法理论界内部对经济法的诸多问题也存在着各种不同见解,这使得有关经济法理论纷繁复杂、莫衷一是。因此,经济法的理论和体系还不够成熟,是一个年轻的部门法。  再次,经济法通常给人留下离生活很遥远的印象,其实不然。经济发展从总体上、宏观上保持协调、持续、平稳发展对我们每个

5、人都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好像国防安全、环境保护对我们的作用。既然我们需要,它就离我们很近,身边大量的实例也可证明,所以经济法离我们实际上并不遥远。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特定的培养目标、有限的学时数决定了教师无法、无需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过多的理论内容。如何剥开经济法艰深晦涩的外衣,将经济法鲜明亲近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从教学内容的厘清、教材的选取、案例教学的处理、多种教学活动的采用等几个方面,试图对此问题做初步探索。  二、《经济法》教学内容的厘清  《经济

6、法》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子部门法众多,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不可能一一介绍,而且对学生来说,也并非都是他们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会涉及到的,因此教师应当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介绍。比如,对经济法基本理论的学习,只需要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大众化的概念(不需要关注尚在争议中的观点)、调整对象、法律体系、原则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确立条件、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等与后续学习内容相关的简要知识点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重点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线索,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为学生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经济法理论体系。而在分论部分,也无

7、需面面俱到,可选取已成为理论界共识或最具经济法理念、价值和特色的内容进行讲解,比如与其他部门法联系比较紧密的经济法主体以及市场管理法和宏观调控法的内容。这样则既可以通过介绍具体而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深化对总论的学习,又可以把力量集中起来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实用性内容详加展开:《经济法》作为法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一向予人艰深晦涩、难以接近的感觉,这一特点使得本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更难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本文尝试在重新认识《经济法》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

8、的学习兴趣,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学习之中应用能力的把握过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堂教学  :G642.4文献标志码:A:1674-9324(2013)30-0134-02    一、对《经济法》课程的感性认识  对于什么是经济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