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ID:19549318

大小:6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3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_第1页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_第2页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_第3页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_第4页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打造劳务输出基地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打造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信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2014-07-0415:08:41

2、  分类: 农民工生活

3、举报

4、字号 订阅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农村各项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务院领导对农调队做出了“调研分析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各级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组织快速调研,为决策提供内容翔实、情况鲜活、分析透彻的调研报告”的指示。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省农调队组织部分市、县农调队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畜产品生产加

5、工基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田水利建设、区域经济竞争力、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粮食流通、农村医疗、良种和农机具补贴、农村税费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村级财务、乡村不良债务、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农民生产生活、城乡差距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主题开展了河南农村问题系列专题调研。《农村调查资料》从本期开始将以系列调查报告的方式将调研结果陆续刊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

6、在要求。为进一步调查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探索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并为“十一五”期间如何做大做强劳务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今年5月份,信阳市农调队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2004年底,信阳市有671万农村人口,377万农村劳动力,耕地面积800多万亩,据匡算,按照现有的耕作技术和条件,全市有50万农村劳动力就足够耕种,那么,3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哪里去?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要使农民富裕就必须减少农民,以发展劳务经济为重点,走非农化之路。为此,通过采取“

7、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基地,走前抓培训、走时抓服务、走后抓维权”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的流动。2004年信阳市外出务工和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140.87万人,务工收入达7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信阳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过程  信阳市劳务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上世纪80ofwork,relationships,needandpossibility,putqualityfirst."Improvestructure",referspartycarefull

8、y".IsamustadheretotheindividualabsorptionTheprincipleofthedevelopmentofamatureone,andstrictlyperformintheadmissionprocedure,topreventthePartymember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催生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时的劳务经济以农民自发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二是引导阶段。1986年,信阳市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牵头,扶贫、

9、劳动等十多个部门参加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各级劳动部门相继开办了职业介绍机构,有的还设立了乡镇劳务站,组织引导农村富余人员外出转移。三是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信阳市先后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了18个驻外办事处,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维权、计划生育、承包田转让等方面的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劳务输出。四是壮大阶段。1998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抓劳务、促就业、带致富”活动,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首次突破100万人,掀起了“百万

10、民工闯市场”的浪潮,并连续7年保持在100万人以上。五是提升阶段。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非农化”的发展思路,把劳务经济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四大重点之一来抓,这标志着信阳市劳务经济进入了一个更加关注提高农民工素质、改善农民工生存质量、加强农民工党组织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市劳务经济在质和量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信阳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生了四个转变。一是由自发输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民自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到各级党委、政府有组织地

11、输出,把劳务输出写进发展规划,纳入发展目标,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二是由体能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1998年以来,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不断提高,逐步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三是由单纯在国内流动逐步向有组织地向境外输出转变。全市国外务工人员数量由2000年的3137人上升到2004年的5000余人,增长59%以上。四是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回归创业转变。信阳市委、市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