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

ID:19553311

大小:66.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03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_第1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_第2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_第3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_第4页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1中医古籍大全-外科十法书名:外科十法作者:朱世杰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目录><篇名>序属性:《外科十法》者,予归宗普陀时所作也。余自普陀生长天都,五十有三载,业医者凡三十年。爰着《医学心悟》一书,详言内证,梓行于世,而外科有未及。壬子冬,还归普陀修行。适逢圣祖仁皇帝广发帑金,修葺我菩萨行宫。前后寺僧及任务人等,不下数千人。其中病患不一,予为调治悉痊。复有患背疽者,有患广疮疥癣者,投以膏散,不半月而收功。因思予在天都时,仅着内科,而未及外科,亦一时之阙略也。乃复聚精会神,参悟外科旨要,约以十法,而施治之道,似无余蕴。言简

2、而赅,方约而效,以之问世,庶几其有小补乎。将见《十法》一书,与《医学心悟》并行于天壤间也。x天都普明子程国彭钟龄着x<目录>外科十法<篇名>内消法一属性:内消者,肿毒初起,随用药消散也。凡病痈疽、发背、对口、疔毒,其初起憎寒壮热,有似伤寒,而痛偏一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当初起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乖违,逆于肉理耳。外敷以远志膏,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花甘草汤,实时消散。若系疔疮,急宜刺破。或艾灸肿处,涂上蟾蜍饼,贴以万全膏,内服菊花甘草汤,随即平伏。菊花连根带叶,皆治疔疮之圣药也。其中亦有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芎芷香苏散以散之,随服菊花、银花等药,即可

3、内消。须及早下手,不可迟滞。<目录>外科十法<篇名>艾灸法二属性:隔蒜灸法,胜用刀针。书云,不痛灸至痛,痛灸不痛时。凡治痈疽疔肿流注及一切无名肿毒,以大蒜切片,安疮顶上,用陈艾炷安蒜上,香点灸之。其艾炷大小,看疮毒大小为取裁。若痈疽之大者,以蒜捣饼,敷上灸之。不痛者灸至痛而止,痛者灸至不痛而止。若内已有脓,即将乌金膏涂灸处,外用普救万全膏贴之。烂开大口,卸却瘀脓,易收功也。若口不收,或腐肉不脱,洗用防风汤,敷以海浮散,外贴万全膏,腐自去,新自生,计日可愈,真神药也。<目录>外科十法<篇名>神火照法三属性:凡肿在头面以上者,不宜艾灸,恐引火气上攻,宜用火照法,神

4、乎其神。法用火照散,安纸捻中,以麻油浸点。每用火三枝,离毒半寸许照之。自外而内,俾气透入。皮色紫滞者,立转红活。若疮热平塌者,立转高耸。仍须不时照之,则毒瓦斯顷解,转阴为阳,以收全功。且此法不止施于头上,即如发背等毒,亦宜用之。其头面患毒,亦有用艾灸而愈者。因其毒纯阴,平塌顽麻,非艾灸无功。但艾炷宜小,如黍粒样式。二法乃疮疽门之宝筏,宜互用参考,以神其用。<目录>外科十法<篇名>刀针砭石法四属性:凡毒有胀痛紧急,脓已成熟,无暇待灼艾火照者,即宜用刀法开之。但刀法,须在的确脓熟之时,又须要深浅合度。以左手按肿处,先看脓之成否。如按下软而不痛,肿随手起者,脓已成也

5、。按下硬而痛,或凹陷不起者,脓未成也。已成脓者可刺,未成脓者宜姑待之。若脾气虚弱者,宜托补之。又须看其脓之深浅,以手指按下,软肉深者,其脓必深;软肉浅者,其脓亦浅。若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脓不出而肉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疽,脓腐于肉,皮色不变者,宜以刀刺入深处,放出瘀脓。或灸开大口放出之。不得姑息因循,俾毒瓦斯越烂越深也。其小刀须利刃,勿令病者见,恐惊彼耳。砭法施于头面及耳前后。因其漫肿无头,急用此法以泻其毒。取上细瓷锋,用竹箸夹住紧扎,放锋出半分,对患处,另以箸敲之,遍刺肿处,俾紫血多出为善。刺毕,以精肉切片贴,再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润之。此地不宜成

6、脓,头肉中空,耳前后更多曲折,提脓拔毒,恒多未便,故砭法断宜早施。<目录>外科十法<篇名>围药法五属性:书云,用膏贴顶上,敷药四边围。凡肿毒之大者,将以成脓,用乌金膏贴疮头上,然后用万全膏贴之,四旁用芙蓉膏敷之。贴膏处取其出脓,敷药处取其消散。并能箍住根脚,不令展开。其作三层敷围法。第一层用乌金膏贴疮头。若漫肿无头,以湿纸粘贴,先干处是疮头也。第二层万全膏贴之。第三层芙蓉膏围之。然予尝用万全膏遍覆肿处,连根脚一齐箍住,其中消处自消,溃处自溃,竟收全功。可见膏药之妙矣。<目录>外科十法<篇名>开口除脓法六属性:凡治痈疽,口小脓多则脓不出,或出而不尽,或薄脓可出,

7、硬脓难出,以致瘀不去而新不生,延绵难愈。法当烂开大口,俾瘀脓尽出为善。其烂药,乌金散最佳。祛瘀肉不伤新肉,且不甚痛,为至妙也。若有脓管,以棉纸捻裹药纳入,频换数条,即化去耳。亦有顽硬之极,非乌金散所能去者,则用化腐紫霞膏搽之。然终不若乌金散为至稳。<目录>外科十法<篇名>收口法七属性:凡治痈疽最难收口者,由瘀肉夹杂,瘀脓不尽所致。庸工不识,妄用补涩之剂,勉强收口,恐他日内毒复发,更甚于日前。惟予所用海浮散堪称至宝。以此敷上,瘀肉自脱,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万举万当也。大法先用防风汤洗之,再上末药。洗时须避风为主。书云频将汤洗,切忌风吹是已。更有体虚不能

8、收口者,须内服补药以助之。<目录>外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