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

ID:19566823

大小:140.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0-03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_第1页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_第2页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_第3页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_第4页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septicemia)第十节1.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及感染途径。2.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3.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达到简单运用。4.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措施。教学目标定义: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各系统的严重感染。发病率:我国活产足月儿1‰~10‰极低体重儿164‰病死率:20%1.自身因素(新生儿的免疫特点):免疫(体液和细胞)功能发育不完善,皮肤粘膜薄嫩,脐部感染窗口,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水平↓。病因及发病机制2.病原菌国内:金葡菌占

2、首位,大肠杆菌次之。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增加。国外:B组链球菌(GBS)为主要致病菌。3.感染途径产前(宫内感染):经胎盘血行感染,如母孕后期发热、患感冒、败血症、羊膜腔感染产时: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消毒不严产后:最常见(50%),经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或消化道等侵入感染,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医源性感染临床表现一、两种类型早发型:出生7天内,产前或产时感染,G-杆菌为主,呈多器官暴发型表现,死亡率高。晚发型:出生7天后,多为产后感染,金葡菌及绿脓杆菌多见,可在新生儿室爆发

3、流行。死亡率较早发型低。并发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次是肺炎或肺脓肿,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辅助检查一、病原菌检查1.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可靠依据,阳性有助于诊断,阴性不能否定诊断。2.检测细菌抗原:局部病灶细菌培养如脐部分泌物培养、皮肤脓疱液培养,都有助于病因诊断。二、非特异性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有中毒颗粒和核左移。2.血沉:增快,>15mm,提示败血症。3.C反应蛋白:≥15μg/ml(阳性),提示败血症。治疗要点1.抗菌素原则:早期、联合、静脉、足量、足疗程(

4、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病原菌明确:按药敏试验用药病原菌未明:耐酶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2.处理局部病灶3.支持疗法⑴保暖、给氧、纠酸 ⑵保证能量和水的供给(3)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4.对症治疗黄疸→按高胆处理护理诊断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脐炎、脓疱疹有关。3.潜在并发症化脑、药物副作用。4.知识缺乏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四肢凉或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必要时置暖箱;高热时应松解衣被、物理降温、多喂水,遵医嘱给退热药。2.清除局部病灶:脐部感染时

5、按脐炎护理,先用3%双氧水清洗,再涂碘伏;皮肤脓疱疹可用75%酒精消毒,然后用无菌针头刺破让脓液流出,后用3%双氧水。3.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并发症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等应考虑化脑;患儿出现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出血点等应考虑感染性休克或DIC。应及时汇报医生,积极处理。4.用药护理: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青霉素类药应现配现用,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输完,以免影响疗效;氨基糖甙类药物,应注意稀释浓度及对耳、肾的影响,定时监测尿液及做听力检查。5

6、.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正确育儿知识,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及做好脐部护理,防止尿布皮炎,加强口腔护理。又称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scleredema)或新生儿皮肤硬化症,是指主要在受寒的情况下引起的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与水肿。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neonatalcoldinjuresyndrome)第十二节1.了解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掌握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3.熟悉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原则,达到简单运用。4.按照护理程序,对新生儿硬肿症患儿

7、实施整体护理(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预期目标、运用护理措施、作出护理评价)。教学目标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寒冷、感染、缺氧窒息、早产、饥饿、低出生体重等。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2.散热↑: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薄;血管丰富。3.产热↓:棕色脂肪含量少。4.饱和脂肪含量高:熔点高,易凝固。5.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多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起病:一般在生后3日内发病,以寒冷季节多发,多发生在早产、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1.低体温:体温常在35℃以下,重者在30℃以下,全身冰冷。2.硬肿:皮肤硬化及水肿。多发于皮下

8、脂肪积聚部位。特点:硬、肿、亮、冷、红、压之有轻度凹陷。顺序: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严重者可波及全身。范围:头颈部20%,双上肢18%,躯干(胸、腹、背、腰)28%,臀部8%,双下肢26%。3.多器官功能损害重者出现心、肺、肾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出现微循环障碍、休克、肺出血。4.病情分度体温(℃)硬肿范围(%)器官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