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前的准备工作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

ID:19571904

大小:1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3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_第1页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_第2页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_第3页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_第4页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线前的准备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放线前的准备工作:1、组建一支专职的测量放线班子,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2、熟悉图纸和有关资料,掌握工程各部分的做法,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包括面材距轴线尺寸、龙骨之间的距离、标高以及门窗洞口的大小,最好在放线之前画出大样图。3、掌握质量标准、熟练使用仪器。4、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有年检合格证。5、初拟弹线方案(进行会议讨论)。6、总承包方基线、控制线、设置的情况。7、请总承包方提供控制线图。8、清理出总承包方原弹各种基线。9、室外测量时使用的外架子必须提前搭设,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二、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1、由

2、设计人员、项目工程师对施工图进行交底。2、施工过程中安全交底。3、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三、测量、放样施工的内容:1、基线、轴线复核。2、水平标高的布置。3、放内、外控制线。4、弹分格线。5、垂直钢线的布置。6、结构预埋件的检查。四、质量标准: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20-96。2、《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程》DBJ-56-96。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五、施工测量的依据:1、平面图、立面图、节点大样图。2、工程建筑图、结构图。3、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内控点布置图。六、资料汇总:1、技术交底记录。2、基线

3、复核记录。3、结构检查记录。4、埋件偏位记录。5、自检记录。6、专检记录。7、测量仪器年检合格证。七、弹线放样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1、根据结构图及建筑图所示情况,本大楼结构造型较为复杂、相交面太多,头角较多。从人员配备上来说,我们设立两个小组进行测量放样。一组人负责轴线、基线的复合以及内外控制线的布置、弹墨线的弹设;另一组人负责各楼层1米水平标高的布设,布设钢琴线。两组人在分工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确保整个大楼的放线。2、每组设一名负责人,每组6人,两组共12人。3、遇到具体问题及时商量反馈,人员相互之间进行调整,确保放线施工质量

4、。4、测量仪器的配量a.索佳SET2BⅡ全站仪一台。b.索佳配套测距仪(棱镜)一台。c.索佳PD3铅垂仪一台。d.DIS3-1自动安平水准仪二台。e.50米、30米钢卷尺各一把。f.7.5米、5米钢卷尺六台把。八、测量放线施工:1、基准点、线的确认本工程幕墙测量放样,依据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内控线及基点布置图、检查总包单位初始已弹的控制线、轴线、起始标高以及底层的基准点,是否清晰或损坏,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合幕墙设计施工图、建筑结构图进行认可,经检查确认后,填写轴线、控制线记录表,请总承包单位有关负责人给

5、予认可签字。2、标准层的设立建筑的测量工作重点是轴线竖向传递。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偏差,保证各楼层的几何尺寸,满足放线要求。依据整个大楼首层总承包单位设置的原基准点,我们拟定从首层、八层、十五层、为标准控制层,依据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控制点作为一级控制点,通过一级基准控制点,采用索佳PD3铅垂仪,以±0.8mm的精度传递基准点,为提高传递精度,拟从底层通过光孔直接传递至标准层作出该几层的中心控制点,在底层、标准层任意一点架设全站仪进行控制基准线的连线检查工作,首先用全站仪检查投测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是否与底层控制点一致,若超过允许

6、误差,应查找原因及时纠正。若在误差范围内,则确认,进行下一步连线工作。3、投点测量实施的方法将铅垂仪架设在底层的基准点上仔细对中、调平(参见图2-1),用向下视准轴十字线投向传递层,在铅垂仪的监控下进行定位,定位点必须牢固可靠,各基准点依此投点完毕后,进行联线步骤,在全站仪或经纬仪监控下将墨线分段弹出。4、内控线的布置各层投点工作结束后,进行内控线的布控。以主控制线为准,将总承包方的控制线进行平移,平移应放在接近结构边缘,但要让开柱位,便于连线的地方,内控线离结构面为一,根据总承包单位内控制线,在此基础上进行内控制的平移,平

7、移弹线过程中,全站仪进行监控,无重叠现象,检查内控线与放样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符合后进行外围结构的测量,使整个大楼成封闭状态,实施弹墨线且必须清晰。5、外围结构的测量内控线布置后,以总承包单位提供的轴线、基准点、控制线作为一级基准点,在底层投出外围控制线,用测距仪测出外控制线的距离,用全站仪监控作出各外控线延长线的交汇点,通过确定延长线上的交汇点作出二级控制点,将轴线投测到外墙上,并用墨线各基准点之间互相连线成闭合状,二级控制网建立后,用全站仪测出与棱镜二点间的距离,总长度误差≤2mm,然后测出各面、角的基础结构,轮廓线检查

8、建筑结构外围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程度,对大于或小于设计偏差的结构区域,由总承包单位进行修正后,交付我司验收后使用。6、层间标高的设置在轴线控制线上,用全站仪采取直线延伸法,在能便于观察的外围作一观察点,由下而上设立垂直线,在垂直线上的楼层外立面上悬挂10kg重物的30m钢卷尺,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