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

ID:19574097

大小:4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3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_第1页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_第2页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_第3页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_第4页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课题组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面向21世纪的城区小学。建校80多年来,学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追求学生多方面成功,重视人文素质、科学精神的培养,力求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走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教育教学和德育实践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荣获万州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万州区德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9月申报的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十一五

2、”科研课题“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获得批准,现就开题进行报告。一、关于选题1、课题的提出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地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学校德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德育工作效果来看,和所要期望的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提出《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这一课题,力图通过开发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资源的开发

3、与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起“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教育资源多元互动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实现认知启德、体验立德、文化冶德的目的。2、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关于德育课程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受到重视的。特别是在国内,从事该内容研究的单位及个人较多,近10年来,引起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科研机构的关注,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在1999年曾对“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浙江某小学曾对开发学校德育实践课程进行了探索;天津市某中学曾进行了《学校德育特色

4、形成机制的研究》的等实验与研究。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德育研究从德育理论到德育实践均能有所突破,探索并构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新模式,对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自我做人能力,完善学生品德,升华学生人格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事如何通过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协调发展,构建学校特色的研究尚属首次。3、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通过构建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在

5、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吸收一切先进的研究成果,同时,由于是具有规律性问题的研究,能够辐射推广到更多的学校,影响周边地区的德育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二、研究条件论证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有校长、教导处主任、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其中不少成员多次承担国家、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组负责人林美君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和课题管理经验,所从事的市级的科研课题已经成功结题,并在课题评审中受到好评,课题成果获得重庆市电教馆科研课题类三等奖。课题主研人员曾多次获市、区赛课等级奖,基本

6、功竞赛等级奖,撰写的论文60余篇获国家、市、区级奖或发表,10余件课件获市区级奖。这支队伍是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队伍,能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实施。我校具有较高档次的教学硬件和软件,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加入了城域网,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有图书10万余册,开辟了德育实践基地,完善了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大队部活动等,配有数字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大屏幕彩电、录像机、摄像机、数码相机、DVD、VCD、刻录机等,还购买了成套的德育教学软件,参研教师都配有P4多媒体计算机。三、课题界定德育概念:德育概念的界定大体可归为四类:一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

7、、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8月一版》;二是学校中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目的的那一部分教育工作(《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一版);三是旨在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教育大辞典·教育学卷》(增订合编本)1997年顾明远主编);四是德育是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教育(《“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