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ID:19576207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_第1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_第2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_第3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_第4页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第,二,教9育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  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  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  戏》《各具特

2、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  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  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  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  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  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  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

3、推选代  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  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  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  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  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

4、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  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  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  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  ”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  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  课外

5、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  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  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  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

6、说说在作文上有什  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  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  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2.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  起个醒目的题目。D第,二,教9育  口语交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