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

ID:19586794

大小:411.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03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_第1页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_第2页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_第3页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_第4页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细菌的感染与免疫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normalflora)1概念: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细菌2分布:皮肤、外耳道、眼结膜、鼻咽腔、口腔、肠道、尿道、阴道等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拮抗作用:生物屏障①改变pH:抑制外来菌②占位性保护作用:生物膜③争夺营养④抗生素与细菌素的作用(2)营养作用代谢:蛋白质、糖、脂肪、胆汁、胆固醇合成:维生素转化:激素(3)免疫作用Ag->Ab->本身、其他(4)抗衰老作用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或

2、非致病菌引起机体的感染。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1)改变寄生部位:(2)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激素、抗癌药、放疗、AIDS等(3)菌群失调大量抗生素:二重感染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microeubiosis;microdysbiosis)细胞或分子水平:微生物与宿主、环境的关系医学微生态学:人体、微生物和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微生态失调菌群失调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毒力:致病性强弱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vedose,ID50)(半数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细菌致病的原因:一

3、、毒力:(一)侵袭力:侵入、寄居 繁殖、扩散抵抗防御(二)产毒性:产生并释放内外毒素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途径(一)侵袭力:1.粘附素(adhensin)粘附与定植—繁殖与扩散条件:粘附素—粘附素受体特异性菌毛粘附素:菌毛分泌非菌毛粘附素:细菌表面G-:外膜蛋白G+:细胞壁2.荚膜抗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免疫逃逸细菌大量繁殖、扩散微荚膜:细胞壁外层结构A群链球菌:M蛋白沙门氏菌:Vi抗原大肠埃希菌:K抗原3.侵袭性物质(1)侵袭素(invasin):蛋白质,侵袭基因编码侵入到上皮细胞(2)侵袭性酶类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IgA蛋白酶4.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

4、film)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构成的膜状细菌群体。保护性生存方式:利于粘附阻挡抗生物渗入抵抗免疫杀伤信号传递: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已形成多重耐药存在部位:上皮细胞人工医疗材料常见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可在粘附原位感染可脱落、扩散(二)产毒性:1、外毒素(exotoxin):◆来源:G+,少数为G-胞浆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或在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成分:蛋白质:A亚单位:活性蛋白B亚单位:结合蛋白◆基因:染色体(霍乱)质粒(LT、ST、破伤风、炭疽)噬菌体(白喉)◆毒性:强◆稳定性差,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毒性作用:有组织器官选择性:

5、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其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封闭抑制性神经元质粒肉毒梭菌肉毒毒素阻断乙酰胆碱释放前噬菌体细胞毒素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前噬菌体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肠上皮细胞内cAMP含量上升染色体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同霍乱弧菌质粒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刺激呕吐中枢质粒/染色体其他化脓性链球菌红疹毒素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前噬菌体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分解细胞膜上的卵磷脂染色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毒素作用于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质粒炭疽芽胞杆菌毒性复合物血管通透性增高质粒2、内毒素(endotoxin):LPS◆来源:G-,细菌死亡溶

6、解后释放◆成分:脂多糖,耐热◆毒性:弱◆能脱毒制成类毒素?--脱毒的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毒性作用:无选择性(1)发热反应:体温调节中枢(2)白细胞反应:先减后增(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4)DIC(5)其他致病作用(6)对机体的保护效应内毒素的检测:鲎试验原理:鲎是海洋中的一种冷血节肢动物,其血中有一种特殊的变形细胞,内含凝固酶原和可凝固蛋白,冻融后制成溶解物(鲎试剂)。内毒素凝固酶原凝固酶可凝固蛋白凝固敏感,能测出0.01-1.0mg/mL的内毒素内毒素外毒素来源G-G+细菌及小部分G-细菌存在部分细胞壁成分,溶菌后释放胞浆内合成分泌至细胞外,或溶菌后释放出来化学成分及

7、结构脂多糖由脂类A、核心多糖及寡糖重复单位组成蛋白质,由A、B二个亚单位组成稳定性160OC,2-4h60OC-80OC,30min毒性作用较弱,无选择性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菌性抗体,据报导可经处理变成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脱毒可变成类毒素,进行人工主动免疫基因控制染色体基因质粒和/或染色体基因(三)微生物的超抗原及其致病作用某些微生物的成分和产物成为超抗原。特点:以高亲和力与MHCII类分子结合;不需要经抗原处理,受MHC限制;很低浓度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