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ID:19587993

大小:13.7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03

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_第1页
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_第2页
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_第3页
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_第4页
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读褶皱区地质图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习五读褶皱区地质图 并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步骤;2、学习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的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3、学会单个褶皱的描述;4、学会在褶皱区地质图上绘制图切剖面图。二、读褶皱区地质图首先了解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露头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先看地层分布是否对称重复出现,并结合新老关系确定背、向斜;其次根据两翼产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分析褶皱的形态特征和组合特征。3、判断轴面产状●地质图上判断(根据两翼产状来判断)●赤平投影方法 4、枢纽产状

2、的确定●水平-两翼平行延伸;●倾伏-两翼同一岩层交会(弧形)●复杂-核部宽窄变化倾伏褶皱-新疆库车河倾伏褶皱-北美②轴面中等倾斜或缓倾斜,或地形起伏情况,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岩层弯曲转折端点的联线既不代表枢纽倾伏方向,也不一定是轴迹,须根据赤平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确定的枢纽和轴面产状是可靠的方法。根据同一构造层诸褶皱的轴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组合排列特征确定。如:平行式、雁列式、穹盆式、隔档式、隔槽式、复背斜、复向斜等。6、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平行线状褶皱-阿帕拉契山脉(二)褶皱时代的确定介于不整合面之上相对最老的岩层形成之后与不整合之下相对最新的地层形成之前。 褶皱A:A末~C

3、初;单斜C:C末~D初;不整合面C和B,C先于B.褶皱时代的确定(三)单个褶皱的描述内容1褶皱名称:褶皱的地名+褶皱类型2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3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变化4转折端形态5枢纽、轴面产状及位态分类6次级褶皱7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暮云岭背斜位于图区中西部暮云岭一带,呈NE—SW向延伸;核部由下石炭统组成,宽约500米,长约2750米,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椭圆状,长宽比约为5,为短轴背斜。核部由下石炭统地层组成;两翼由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纪地层组成,两翼产状是:北西翼是31555-60,南东翼为13525-40;南东翼缓北西翼陡,因此轴面向南东

4、倾,倾角80,转折端比较圆滑,翼间角约80,为较开阔褶皱。枢纽向NE、SW两端倾伏,中部隆起,背斜为转折端圆滑的直立背斜。里卡德分类为倾伏直立褶皱。背斜的北西和南东两翼与相邻的向斜相连。背斜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早侏罗世之前。二、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选择剖面线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绘出地形剖面绘出褶皱形态恢复褶皱转折端的形态整饰两翼同一岩层产状不一致的调整褶皱转折端形态恢复作业: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根据褶皱形态作出褶皱轴迹。2、选区内一典型褶皱进行褶皱构造形态的文字描述。3、确定区内褶皱组合形式、确定褶皱形成时代。。4、过AB切制一条褶皱构造剖面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