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

ID:19589390

大小:92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03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_第1页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_第2页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_第3页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_第4页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题目基于CPLD的计算机并口通信系统设计宋体小四加粗姓名某某某学号**********专业班级06通信工程2班严格要求按照年级,专业全称,班级的顺序填写指导教师某某某分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开题日期2011年03月15日空一个字第1章文献综述黑体,二号,居中,加粗基于CPLD的计算机并口通信系统黑体,小二,居中目前,在实验室和工业应用的各种控制系统中,串口是常用的计算机与外部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由于串行通信方便易行,所以应用广泛。但是使用串行通信,在实时性、速度、数据量等方面受到限制。

2、而计算机的并行端口传输数据时是一次性传送8个位(一个字节)或更多,由于传输量较大,因此数据的传输速度要比串口快,在许多必须讲究传输速度的控制系统里,用PC并行端口与之连接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通过PC并行端口传输数据,在传输应用中作为数字I/O口的应用。诸如调制解调系统中,待调信号可以通过计算机并行端口发送到相应的外设中,最终传输到调制解调芯片上,来完成PC与外设之间的高速通信过程。1.1并口通信的几种模式二级标题:黑体三号1.1.1SPP模式三级标题:黑体小三大多数PC机配有SPP并口,SPP标准并行口有4位、8位、半8位:4位口一次

3、只能输入4位数据,但可以输出8位数据;8位口可以一次输入和输出8位数据;半8位也可以。正文:宋体小四(正文中的英文字体为TimesNewRoman小四)1.1.2PS/2简单双向并行口PS/2引入双向数据端口,这种双向数据端口容许外设每次向PC机发送8位信息。PS/2型并口是指所有具有双向数据端口,但不支持后面介绍的EPP或ECP模式的并行接口。1.1.3ECP口扩展并行口ECP口7是双向数据端口,并能以ISA总线速度传送数据。ECP有缓冲区,支持命令周期、数据周期和多个逻辑设备寻址,在多任务环境下可以使用DMA(直接存储器访问)。1.1.4EPP增

4、强并行口EPP并行口允许8位双向数据传送,它可以在大约1ms的时间内完成包括握手联络在内的一个字节的数据传送;而SPP或SP/2接口则需要大约4ms才能完成同样的工作。因此可以连接各种非打印机设备,如扫描仪、LAN适配器、磁盘驱动器和CDROM驱动器等。EPP模式是一种快捷高效灵活的模式[1]。因此我们使用EPP模式。EPP引脚定义如表0.1所示。表0.1EPP引脚接口定义图标:宋体五号对应并口引脚EPP信号方向说明1nWrite输出指示主机是向外设写(低电平)还是从外设读(高电平)2~9Data0~7输入/输出双向数据总线10Interrupt输入

5、下降沿向主机申请中断11nWait输入低电平表示外设准备好传输数据,高电平表示数据传输完成12Spare输入空余线13Spare输入空余线14nDStrb输出数据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15Spare输入空余线16Ninit输出初始化信号,低电平有效17nAStrb输出地址数据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18~25GroundGND地线1.1.5EPP的时序EPP协议中使用了14个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应答和选通,如图0.1所示。7图0.1EPP并口定义EPP协议中定义了四种数据传输模式:①数据写周期②数据读周期;③地址写周期;④地址读周期。数据读写周期向外设传输数

6、据或从外设接收数据。地址周期交换设备地址、控制信息等。地址读写周期与数据读写周期的主要区别是数据读写周期可做32bit与16bit的I/0读写,而地址读写周期只能够做8bit的I/0读写(主要因为它没有辅助的端口)。如果只进行8bit的I/0读写,则在实际操作上,两者可以说没有区别。几乎可把地址周期看作另外一种数据周期。EPP并口的数据读周期时序如图0.2所示[3]。图0.2EPP并口数据读周期时序1.1.6EPP增强并口寄存器71.2PC并口通信VC实现方案二级标题:黑体三号1.2.1数据写出1.2.2数据读取结束语黑体,三号7参考文献黑体三号不少

7、于10篇文献至少两篇外文文献[1]张晨燕,吕淑琴.全角实心并行口(EPP)设计原理[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第23卷,第6期,47-50.[2]侯整风,胡军.VC++实现计算机并口的直接输入/输出[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第22卷,第2期,33-37.[3]徐晓东,刘江虹.并口EPP模式下的双机高速互连[J].电子电气研究,2003,第34卷,第5期,560-563.[4]王风云,梁兴忠.EPP协议下高速数字I/O设计及应用[J].计算机信息学报,2001,第13卷,第8期,19-23.[5]李清生.基于CPLD的计算机并口EP

8、P模式通讯实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第21卷,第3期,39-42.[6]ChrisCant.W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