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

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

ID:19589680

大小:3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3

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_第1页
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_第2页
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_第3页
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_第4页
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1217187069对我国农业投融资机制改革的构想(1)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较大,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未富先老”等特殊国情,构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然而,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看,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势必导致城市在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环境里发展,丧失农村空间的依托和支撑,系统配置受到局限,城市功能难以提升和扩散。更

2、加重要的是,农村集聚的庞大剩余劳力又无法转移,对农业的投入受到限制,农业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农民收入增幅较小。如何改善农村和农业相对落后的状况?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从认识农业投融资现状入手,构建出一套符合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体制。    一、中国农业投融资现状分析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1217187069(一)中国农业投融资改革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不可否认是我国农业及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018.4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6117.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6%。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

3、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02年的2476元,年均增长7.2%。(注:此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无论是从绝对数量的增加,还是增长幅度来说,都可以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商业化、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步建立健全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驾马车”支农的农村金融体系,全面强化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应该说,国家从理论上、制度上、措施上对农村金融服务作出了较科学的安排。尤其是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04年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农业的直接投入超过2000

4、亿元人民币。(二)中国农业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三驾支农“马车”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在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1.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1217187069农村资金流失现象严重,无法构成健康的体内循环。由于我国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以及传统的节俭思想的共同作用,致使中国农民将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这样,很大一部分农村资金流向了邮政储蓄、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首先,由于邮政储蓄只有吸收存款的功能,资金全

5、部上存央行,使得存入邮政储蓄的农村资金形成了一种单向流动,即从农村大量流向城市。据《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2004年对全国100个县的调查结果表明,1984年到2002年,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的年均增长率53.55%,远远大于其它金融机构的吸存增长速度,2002年邮政储蓄当年净增存款占百县净增存款总额的12.22%,百县由于邮政储蓄而流失的资金达人均99.1元,这部分资金全部从百县直接流失。(引自《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金融研究,2004,8)其次,商业银行因其自身资本的逐利性,普遍不愿意在贷款方面与农户打交道。而几家大商业银行又很少在农村发放贷款

6、,大多将资金转移到城市。这也使得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户存款流出了农村。百县调查发现,2000年到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百县获取的当年存款净增额总额为352.85亿元,当年的农业贷款净增额总额不足4.84亿元,仅占前者的1.37%。再者,掌握着“扶贫”基金分配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不愿承担风险,相当一部分资金被大量转移用于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或者贷给乡镇个体工商业。部分地区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信用社吸收的存款也用于非农领域,对农业的贷款绝大部分也是用于乡镇个体工商户,2002年百县农村信用社当年贷款净增额97.78亿元,而当年农业贷款净

7、增额仅为65.21亿元,用于非农业领域的贷款占到近1/3。2.豆丁主页:http://www.docin.com/1217187069农业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农业发展。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不完善,农民贷款极其困难,资金短缺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首先,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贷款成本较高,不适合小额贷款的农户;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利益最大化驱使,贷款也多流向中小企业。当年扎根农村的农业银行逐渐淡出农村市场。2000年到2002年期间在百县退出和撤并的金融机构共478个,占金融机构总数的25.6%;2002年百县农业银行净增存款116.48亿元,净增贷款30.31

8、亿元,只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