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

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

ID:19590607

大小:68.1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3

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_第1页
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_第2页
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_第3页
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_第4页
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析陶渊明田园诗中的理想与现实论文摘要:陶渊明田园诗兼具理想之美和现实之真。在陶诗里,田园自然优美,人们抱朴含真,物我相得,充满诗意和美感;诗人任真自得,性爱自然,躬耕多年,对田园生活体会深刻,描写真实鲜活,理想之美与现实之真在陶渊明田园诗中完美统一。这正是后来的田园诗人难以企及之处。论文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理想现实陶渊明可谓是田园诗的开山祖师,历代也有不少人写田园诗,可后世田园诗人的作品中,可以说几乎未有逮及陶诗的。原因在于两点,其一是陶诗中体现出肃穆、和谐、优美的意境,这种意境折射着陶渊明理想的光辉,因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其二是陶诗中对田园生活真实、深入的描写,体现出

2、人与自然契合的情境,是对现实田园生活的真切写照。一、陶渊明诗中理想的田园生活正如歌德所说,“艺术家拿一种第二自然奉还给自然,一种感觉过的、思考过的,按人的方式使其达到完美的必然。”陶渊明的诗便是描写经他感觉过的自然外物,他笔下那和谐、优美的田园,正是他理想的写照,平凡的乡村景色在诗人欢欣目光的沐浴下散发着无限的诗意。(一)在陶诗的理想国里,田园景色宁静优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陶渊明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官,但他在官场中战战兢兢、格格不入,只有回到大自然中他才感到自由舒畅。刚欲归田时,乡村田园便是他的理想国,在他的想象之中,乡村没有官场与政治的黑暗和浑浊,清净淡远,那里是他最亲切

3、的身心所安之居。他在《归去来兮辞》里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行役,奚惆怅而独悲!”这描写了他归田前悲伤怅惘的情景。接下来,他想象归田时的情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自酌自饮,无比自在,亲戚看望,叙旧道新,弹琴看书,忧愁烦恼不翼而飞;春天即将到来,农事也接踵而至,生活将忙碌而实在,归田后的日子安宁而美好。归田前后陶渊明写了不少田园诗,《归园田居》、《饮酒》等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些诗里,田园景色优美,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由自在,心灵得到了解放。例如,在名作《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一诗中,诗人把他归田喻为羁鸟恋林、池鱼

4、乐水,可见他对田园怀着多么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里,诗人还描绘了一个宁静、朴素而优美的世界: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绿树成荫,绕屋而列;远可见炊烟袅袅的村子,狗吠深巷,鸡鸣桑树,诗人身处田园,自由而快乐。在《饮酒》其五里也表现了同样的佳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庐在人境,能无车马喧吗?当然不可能。诗人却并不觉得,他以一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话道破了心中奥秘__“心远地自偏”,诗人的心中一片安宁欢欣,因而他看到的田园是那么悠然自在。这句诗可以说是陶渊明许多田园诗的解释:虽然事实上

5、的田园也许并没有那么美,但正如辛弃疾所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心境决定情境。在陶渊明的诗中,自然景色和谐静美,而且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如鸟与林、鱼与水。(二)在陶诗的理想国里,呈现了真淳和谐的人际关系陶渊明厌恶虚伪的社会风气,痛感“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二十),认为移居田园、坚守自然可对抗庸俗世风。他在诗中表现了田园中人诚朴快乐的形象,描绘了人们和谐共处的乡居图。如《移居二首》中的描述: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一)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其二)在第一首诗里,诗人说他想

6、居南村的原因是听说那里多有淡泊之人,邻里往来,纵谈往昔,奇文共赏。在第二首诗里诗人说到春秋天好,登高作诗,邻人过门相呼,喝酒闲话,总不厌倦。这里远离危险的政治风波、黑暗虚伪的浑浊官场,人们相互之间毫不设防,和谐而真淳。作者在为官时盼望归田,认为淳朴友好的人际关系更适宜于人类生存,这可以说是他对人际关系的一个理想。诗人多次描写了这样的邻里关系,如“时复墟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酌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饮酒》十四)等。在诗人的笔下,披草来往,松下共饮,人与人之间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

7、亲切真淳之情。由以上论述可见,陶渊明的田园诗自然是美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上述诗歌大多是他五十岁之前所作,那时归田不过十年,生活也尚宽裕,田园曾是多年的梦想,因此他眼中的田园一切都很美好。诗中描写的读书耕地、弹琴赋诗、采菊饮酒、邻里相契这种田园生活正是诗人中年时的田园理想。陶渊明具有自然、和谐、完美的人格,任真自得,固穷守节。晚年他生活逐渐困苦,天灾虫害,屡有不幸,“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愈老愈困,甚至有时要靠乞讨生活(《乞食》)。但他并没有因此麻木,在对现实失望后,重建了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