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

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

ID:19592645

大小:267.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0-03

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_第1页
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_第2页
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_第3页
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_第4页
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北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后现代的生涯发展观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首席专家钟思嘉何谓“后现代”?第三波:1980年,美国趋势学专家Alventafler在其《Thethirdwave》书中预测说:“在未来的社会里,人类因为高科技文明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发生空前绝后的转变。”1980年时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很便利的现代社会,之后的社会被称为“后现代社会”(post-modernsociety)。对科学的反动思潮实证科学的确为二十世纪的人类带来空前的福祉。矛盾的是,人类的浩劫也接踵而至。科学带来了盘尼西林、汽车、图文电视、

2、计算机、超音速飞机、以及无性生殖等;但它也带来了原子弹、核子废料、空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及道德的沦丧等。实证科学的客观方法学是通往真理或真相的唯一途径?科技文明确实转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的外在和内在世界。随着电脑的出现,日本出现了“老鼠族”,年轻人通过上网购物、赚钱、联系,人在适应这转变的同时也被扭曲了。痛定思痛,人类不再汲汲于追求绝对的真理或科学,转而思索何者观点才能带给人类有意义的生活……?起源凯利(J.Kelly)在1955年即提出了“建构主义”观念,只是在50、60年代行为主义势力强大时期,

3、他的声音微小,他也孤寂了将近半个世纪。个人建构因果关系:凡事都有本(真理)?没有没有根本、唯一的真理。强调个人的建构(Construct):人所认识的世界不是真实(Reality)的原貌,而是以自己语言建构出来的。“心里是粪土,看到粪土;心中有菩萨,看到菩萨。”解释论过去,人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方向。今日,不受“过去经验”的影响,而是带着现在的视野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只有立足于现在,才不会迷失在过去。现象学观点:我看的是什麽,就说是什麽。诠释学观点:历史是不同人的诠释。假使(asif)我有

4、一个梦想,自我就开始建构那个环境。多元代表了个别的行为方向,而不是一个普遍适应的真理。语言的运用我们活在一个用语言创造意义的社会。透过语言对生活,乃至我们自己做一个质化性的认知。参与的观察者心即是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在社会中是以参与的观察者(participant-observer)这样存活的。“我的觉察”不能代表“你的认知”。真理在我,真理在我与你之间。“我知道我不是老鼠,可是门口那只猫不知道我不是老鼠。”社会联结加强社会联结(Socialbond),以增加个人成长的有力因子。重视仪式行为:通过仪式

5、行为能增加个体的认同,如庆典、生日会等,在生活中仪式行为越多,人的自我感越强。没有客体或主体,人与人互为主体。命运的相逢:同乘一段生命列车,互相影响。经验的共构:通过论证,真理越辩越明。说自己的故事个人透过叙说(或内在语言)经验来彰显自我的存在。故事叙说:将过去经验于现在叙说成故事,所形成的主题会带出生命的意义感,从而带出行动,影响未来的行为。社会脉络法国哲学家Foucault(1980)提出“主流论述”:一个人的问题要放在一个context(脉络)中来看,不能单独来看。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必须要了解其主流

6、论述。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不是真正的的现实,而是通过社会打造的「透视镜」所看到的世界。一个人的问题要放在他身处的脉络(context)中来看,环境对人的影响深远。中国人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么是江湖?江湖在哪里?囚积极心理学人只有在自己的现象界的过程中才有机会去找到自己的真实和力量。将焦点放在生活中健康的部分,例如:这一生中令你最愉快的事情是什么?“面对今日青少年的问题,不应再去找他们何以(why)会犯错,而是应该去找如何(how)不犯错?”复原力复原力(Resilience):不是一个固定的特质,而是

7、一个流动的特质,是在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激发的特质。复原力特质幽默感乐观进取的精神正向积极的思维问题外在化迎接挑战的能力主动寻求资源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危机反应的能力其他赋能赋能(Empower):带给自己自信和力量的感觉。不孤独成长,而是在社会脉络中自我改变。不再问自己何以无能,而是发现如何更有效能。创造创造新的机会,比解决旧有的问题更能增加工作效率。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比解决旧有的问题更能增加个人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幸福感过去,强调个人的潜能(potential),透过管理来激发个人的潜能,如学校的“实验班”

8、。今日,强调自我本位,重视幸福感,追求快乐、福祉。职业声望葛菲森(Gottfredson)1981年认为:一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取决于这个行业在社会流行的声望和其显现出来的价值观。从外在的流行的声望和价值观,向内寻找兴趣或性向。生涯启示生涯是属於个人的……工作不再是个人特质与职业特质的适配。生涯包括“非职业”外的因素,如价值观、生活信念、休闲活动、朋友关系、家人关系等的影响和协调。谁是生涯规划或生涯咨询中的专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