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

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

ID:19607395

大小:552.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04

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_第1页
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_第2页
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_第3页
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_第4页
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推拿美容学总论20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赵利华教授2016.9.12针灸推拿美容学熟悉针灸推拿美容学的概念及针灸疗法的特点,明确针灸学推拿美容学是针灸推拿学的一个分支。了解针灸学推拿美容学发展概况。3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教学目的要求:绪言1.针灸推拿美容学概念针灸推拿美容学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运用针刺、灸法、推拿等中医外治方法刺激穴位、和体表局部,以疏通经络、补益脏腑、调理气血、消肿散结,达到防治损美性疾病和护肤养颜的目的。针灸推拿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之所以历经沧桑而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和特

2、有的魅力,充满古奥神奇的色彩,是因为针灸推拿具有如下特点:标本兼治、防治并重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针灸推拿学特点:1979年,WHO就列出适宜针灸治疗的43种疾病名称。目前据统计,可用针灸治疗的病证已达300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其中对100种左右的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1.适应症广,疗效独特一、整体观念二、经络学说三、腧穴的局部作用四、双向调节作用(补虚泻实)针灸推拿的理论基础这两部脉经专著,对十一条脉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进行了论述,都是撰于先秦,这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

3、献,反映了对经络理论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主要从战国到秦汉时期,以《内经》成书为标志。划时代的医学著作《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理论、针灸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内经》是我国现存中医文献最早而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主要内容,从整体上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治原则和方法,为中医奠定

4、了理论基础。对经络的循行和病候、腧穴、针灸方法等,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其中也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对经脉病候也有详细具体的论述,而且对奇经八脉有所认识。在腧穴理论方面,也有较为完整的论述,论及穴名约160个,对特定穴理论阐述较详,为后世腧穴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刺灸法(补泻手法)方面有系统详尽的论述,《内经》列有100多种病症,其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应用针灸治疗,特别在《灵枢》中表现更为突出,有大量的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体现了以针灸治疗为主的思想。因此《灵枢》又有《鍼经》之名。标志着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已

5、经建立起来。是继《内经》之后,又出现了一部医学经典著作,简称《难经》,进一步丰富充实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在阐述经络学说中的奇经八脉和原气理论,腧穴学中的八会穴、五输穴理论,刺灸学中的针刺补泻手法、得气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其八会穴理论、对五输配属五行的五门十变理论,成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关于双手配合操作和得气问题的见解以及提出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泻配穴原则等使针灸基础理论更加系统和全面。“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新其右”。《黄帝八十一难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这一时期的有关腧穴的专著。(

6、已佚)华佗创立的华佗夹脊穴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辩证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许多针灸处方,主张针药并用,六经辨证论治。以上几个方面的成就都丰富了针灸学的理论体系。主要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到明代,以《针灸甲乙经》成书为标志《针灸甲乙经》:魏晋的著名医家皇甫谧及其门人和子弟在魏甘露间(公元256~260年)根据《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经》有关文献,加以分类纂编,经过20多年的艰苦工作而撰成的针灸专著,全书共收了349腧穴。现存最早而较全面的系统性针灸专著。记载针刺治疗颜

7、面不华,颜面干燥等。(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从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到明清,由于各家针灸学说和学派的不断涌现,使针灸医学得到了长足的进展。晋代葛洪撰写《肘后备急方》有针灸处方109条,其中灸方99条。大大地推动了灸法的临床应用。隋唐两代,出现了许多针灸著作,如《黄帝内经明堂》《黄帝明堂灸经》、《中诰孔穴图经》等,再如的甄权《针方》、《针经钞》、《明堂人形图》(已佚)。唐初时针灸成为专门学科,设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唐代是国家针灸教育体系形成的开端,唐太医署负责医学教育,内设针灸专业,

8、有“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为针灸学的规范教育奠定了基础。隋 唐在综合性大部头的中医方书中也有专章论述,成为中医治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广泛地收集了前代各家的针灸临床经验,唐代名医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方》,绘制五色“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创阿是穴,和指寸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