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

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

ID:19622698

大小:18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4

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_第1页
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_第2页
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_第3页
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_第4页
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_第5页
资源描述:

《图书编辑体例规范201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书编辑体例规范核心提示:《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编辑体例1、页面:A4,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2.5cm2、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不用设段前后间距,都为默认或0行)。标题字体:宋体,小四号,粗体,章节字体:黑体,四号,粗体3、设三级标题、自动生成目录,如下图4、注释,采取“页下-脚注”的方式,序号用①②③标示,最好标注到页码,如:马卡连柯认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的最高层次应该是性爱与情爱的和谐与统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面貌。马卡连柯:《父母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版

2、,第302页。5、注释的标注格式1).著作示例:余东华:《论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2)期刊、报纸示例:袁连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教育与经济》2001年第4期。3)学位论文示例:赵可:《市政改革与城市发展》,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0年5月,第21页。为统一规范我社的图书编辑体例,保证图书的编辑质量,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出版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我社实际,在对我社原有的图书编辑体例规范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范。一、篇章结构与标题书稿篇章的设置须逻辑紧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标题序码一律用中文标示,如:第一编、第

3、一章、第一节;节下如有小标题,标题序码仍用中文,如:一、二、三……;再下面的标题序码,依层次分别用(一)(二)(三)……,1.2.3.……,(1)(2)(3)……标示。示例:第一编(篇)XXXX(第一级)第一章(第二级)第一节(第三级)一(第四级)(一)(第五级)1.(第六级)(1)(第七级)二、文字(一)图书语言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除古籍整理、古汉语方面的图书,较为特殊的人名、地名,旧时作者的文集汇编以及作者有特殊要求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用字须统一,不允许繁简字混排。(二)图书用字须规范,应执行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

4、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年3月25日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三)不同写法的异形词的处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GF1001—2001)为准;未作规定的,建议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推荐词形(即首选字,如:辞藻、莫名其妙),并全书统一。(四)人名、地名、书名、单位名等,全书须统一。译名(除引文外),全书须统一。人名应采用国内通用的译法,可参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译名手册

5、》或《新英汉词典》后面所附外国人名译照表;无通用译法者,可按“名从主人”原则译出。地名可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世界地图集》,并参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五)除工具书外,图书正文不得小于5号字,脚注不得小于6号字。三、标点符号(一)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的规定。注意: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不可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可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可出现在一行之首。2.一般文字的省略用省略号(……)标示;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

6、12个小圆点(…………)标示;数学矩阵或行列式中的行省略用“…”标示,矩阵中行内的省略用横排的“…”标示,列内的省略用竖排的“…”标示。3.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4.外国人名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或半字线(-)标示。5.各级标题一般可以不用句末点号。但是,如果句末点号与语义的表达息息相关,就要加上句末点号。6.引文后注释号的位置,应根据引文的性质及上下文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引用完整的一段话,点号在引号内,注释号(阳圆)在引号外;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即不完整的、夹引夹议和转述类的引文,那么,句末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和注释号之

7、后。示例:文章认为:“语言与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两者息息相关:语言不但是文化重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而且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文化的产物。”①那情景,“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①。(二)外文标点符号的使用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外国人名的缩写字母与中文翻译并用时,缩写字母与中文之间用下脚点(.)标示;中文与外文之间用间隔号(·)标示。中外文混排时,如果只是在中文中夹用一些外文单词、短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