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

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

ID:1962760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_第1页
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_第2页
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_第3页
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_第4页
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贝多芬创作特征论析——从钢琴奏鸣曲0P57谈起论文关键词:动机的巧妙运用;曲式结构的发展创新;调性布局;转调手法   论文:以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0P57为主线,以古典奏呜曲式的复杂结构为依据,从动机、转调、调性、曲式四个方面的创新来彰显贝多芬创作上的特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全书”。钢琴曲的创作几乎涵盖了贝多芬创作的一生,是其交响曲的试验与浓缩。钢琴奏鸣曲OP57创作于1804-1806年,1807年问世_当时正值拿破仑称帝并对邻国进行侵略的时期。此曲后来被冠以‘’热情”的

2、原因,正是此曲内容表现了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热情所致。全曲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第二乐章为变奏曲式结构。    下面,我们以《热情》为例,对贝多芬的创作特征作一初步探索。   一、动机的巧妙运用    《热情》奏鸣曲的诞生及其发展潜力均来自三个不同特色的原始细胞,也就是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三个动机。    第一动机是f小调双手八度低音区的主三和弦分解音调,具有悲剧性的色彩;第二动机的颤音乐句具有鲜明的探索意味;第三动机使人立即想起《第五交响曲》中“命运叩门”动机的形象。这就是呈示部中的全部材料,当然也是整首奏鸣曲的基础。首先,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

3、是以f小调主三和弦分解形式下行表现出整体的压抑情绪,后半部分虽然表现出了对光明的渴望,但第4-6小节运用第一个动机在6G大调上重复,又使音乐形象回到了“n级调,即那不勒斯调性上,色彩更加严峻、深沉,蕴藏着无限的激情及斗争性因素。在连接部中,作为主部向副部过渡性的桥梁,同样是运用了三个动机类型,并用三连音式切分节奏,巧妙地暗示了副部的和声伴奏音型(第一乐章17,20,22小节)。副部主题是在平行大调6A上,虽然调性不同.但却引用主部的主题节奏.当然进行方向也不同(36小节).仿佛是主部主题的倒影。在结束部中,双手在f的力度下快速奔腾的乐句,好像与三个动机无太大联系,

4、但我们不难发现,在54小节的左手部分同样运用了“命运叩门”的动机,使“。小调音阶式的进行更增添了阴暗、严峻的效果。展开部开门见山运用第一动机在#g小调上展开,并在曲中多处出现,历经E大调、e小调、C大调、6A大调,6D大调、bb小调、6G大调、B大调、C大调,均采用最原始的三个动机细胞:第一动机分布在第65一68小节,第78一80小节,第81一84小节,第85一89小节,第109一119小节。第二动机分布在第69,71,73,76小节。第三动机开始是以节奏的模仿形式出现在“D大调的左手持续音式的同音反复伴奏中,可看作是“命运叩门”动机的变形,历经f小调V}:和弦的

5、由高到低的分解发展,终于从130小节开始,以ff的力度再次出现’‘命运叩门”的动机,并直接向再现部进军。在再现部中,三个动机的广泛运用和呈示部中的运用大同小异,不再赘述。第二乐章表面上看好像与三个动机无明显的联系,其实我们从第二乐章的主题中,能感受到与第一乐章的第二和第三动机有或多或少的雷同之处,不过不太明显罢了。至于第三乐章虽然音乐形象与第一乐章的三个动机无明显的关联,但本乐章却同样在f小调主调上呈示、展开和再现,并且从呈示部主部中的旋律音看,不难发现有一个隐藏的f小调主和弦分解下行(第三乐章20-23小节:C-bA-F)和“n级调吃大调主和弦分解下行(24-2

6、5小节:bD-bB-bG)。而这两个隐藏的主和弦分解正好与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动机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和弦。由此可以看出贝多芬创作的匠心所在。贝多芬就是这样以“主导动机贯穿全曲”的手法使不同乐章之间及同一乐章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巧妙地、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他独特的创作特征,并使他的每部作品都环环相扣。   二、曲式结构的发展创新    贝多芬除了吸收传统的古典奏鸣曲结构合理的成分外,又在自己的创作中得以更大的创新。    1,引子的运用。翻阅古典大师的作品,从海顿、莫扎特到库劳、克列门蒂等,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开门见山,直叙其意,引子部分往往省略不计。只有贝多芬,

7、他赋予引子以新的意义,就像音乐会序曲或歌剧序曲一样,引子往往作为前言或相对独立部分对所述音乐内容作一简略概括,并暗示、启发、过渡、说明等。如《热情》OP57第三乐章1-19小节的引子,《悲枪))OP13第一乐章1-10小节的引子,#F大调奏鸣曲OP78第一乐章1-4小节的引子等。.17.    2,呈示部的不反复。我们知道,在分析古典奏鸣曲呈示部时,往往都会找第一个反复记号,第一个反复记号之前的全部为呈示部。但在《热情》OP57中,贝多芬却把这个反复记号省略了,这不能不说是贝多芬对“古典框框”的背叛和创新。当然,本曲呈示部的不反复主要还是乐曲内容发展的结果。   

8、 3,连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