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课件

肺吸虫病课件

ID:19630202

大小:271.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0-04

肺吸虫病课件_第1页
肺吸虫病课件_第2页
肺吸虫病课件_第3页
肺吸虫病课件_第4页
肺吸虫病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吸虫病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肺吸虫病一.定义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是肺并殖吸虫在肺部寄生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我国肺吸虫病主要由卫氏肺并殖吸虫和四川肺并殖吸虫引起。二.流行病学肺吸虫的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亚、非、拉美地区我国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感染见于浙江、台湾、东北。四川肺吸虫(Paragonimusszechuanensis)或称斯氏狸殖吸虫则见于四川、江西、云南、福建、湖南、贵州。世界20多种,其中对人体致病者约10种,中国主要有2种。肺并殖吸虫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在流行地区主要因生食、腌食、醉食、半熟食含有活囊蚴的溪蟹、喇蛄

2、或饮用囊蚴污染的溪水而感染,偶可通过生食带有肺吸虫幼虫的野猪肉片而感染,在流行地区,儿童感染最多见,有症状者多在5—20岁之间,男多于女。卫氏肺并殖吸虫四川肺并殖吸虫三.病因及发病机制囊蚴小肠腹腔游走内脏之间肝/前腹壁膈肌胸腔肺寄生、囊肿、虫体在囊肿2个月后成熟产卵侵入多脏器,肝、心包、脑(沿颈动脉周围软组织上行而进入颅内)、脊髓、淋巴结、睾丸、肌肉、皮下组织、眼眶。寄生于人体的成虫数量一般为20条以内,成虫在体内一般可活5—6年,有时可长达20年。肺吸虫由胸腔进入肺内破坏组织心包炎、胸膜炎、液气胸自由穿行肺组织洞穴/隧道样空隙周围炎症渗出出血坏死脓

3、肿/或单房囊肿。肺脏的病变主要由幼虫成虫移行定居而产生的机械损伤以及其代谢产物等抗原物质产生的免疫反应而引起。卫氏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四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石蟹、喇蛄终末宿主人四川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多种淡水蟹终末宿主猫、狗、人虫卵随痰液或粪便(患者将含有虫卵的痰液咽下)排出,虫卵在水中发育为毛蚴并侵入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经过发育形成尾蚴,尾蚴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溪蟹或喇蛄)体内尾部脱落形成囊蚴。毛蚴尾蚴尾蚴囊蚴囊蚴成虫产卵由于人不是斯氏肺吸虫的适宜终宿主,虫体不能适应人体环境而发育成熟产卵,也极少进入肺脏形成囊肿,绝大多数虫体只能

4、到处窜扰,形成以游走性皮下包块、渗出性胸膜炎、气胸、肺脓肿或肺囊肿。四.病理改变早期虫体在肺移行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急性支气管炎、肺间质水肿、出血和淤血,虫体周围可见片状肺炎,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微小脓肿,后期由类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形成肉芽肿,晚期在虫体附近可行成局灶性纤维化。五.临床表现常表现为荨麻疹、腹泻、腹痛、胸痛、发热、全身不适、盗汗、咳嗽、咳棕红色果酱样痰、呼吸困难等。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病程可以迁延数十年之久。体检可有营养不良、皮下结节、肺实变体征。也可无任何阳性发现。按侵犯

5、的器官不同,可分为4型1.胸肺型肺为卫氏肺吸虫最常寄生的部位,咳嗽、血痰、胸痛最常见,典型的痰为铁锈色或棕褐色,可持续数年不断,如伴肺部坏死组织则呈烂桃样血痰,其中可找到虫卵,肺吸虫移入胸腔可引起胸痛、渗出性胸腔积液。2.腹型腹痛以右下腹痛最常见,轻重不一,也可有腹泻、肝脾大、血便等。脐周围有压痛,偶可扪及结节及肿块,大便中或可找到成虫和虫卵。3.结节型以皮下或肌肉结节最常见,约20%的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后2—42个月出现,多位于下腹部至大腿间皮下深部肌肉内,结节内可发现成虫和虫卵。四川并殖吸虫引起的肺吸虫病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或包块,发生率为50%--

6、80%。好发部位为腹、胸、背、腹股沟、股、阴囊、精索、头颈、眼眶,多数为1—3cm大小,能游走,包块为典型的嗜酸性肉芽肿,可找到虫体,但无虫卵。4.脑型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早期可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稍后可有癫痫、幻觉、瘫痪、失语、偏盲、感觉异常等定位症状,如侵犯脊髓则有运动障碍、截瘫、尿储留,卫氏并殖吸虫多见。六.实验室检查1.血RTWBC计数多增高,在<10—40>×10/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5%---20%之间,有报道为20%--40%,个别可达80%以上,ESR多增快。2.寄生虫检查痰、胸腔积液、大便、经皮或

7、开胸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检出肺吸虫虫卵,痰内可查到夏科雷登结晶(charcot-leydencrystal),四川肺吸虫患者痰中极少能找到虫卵。3.胸腔积液穿刺检查胸腔积液为无菌性,蛋白及LDH含量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葡萄糖含量常降低。4.免疫学检查可行皮内实验及血清抗体测定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1:2000)、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肺吸虫循环抗体)。5.影像学表现病变以中下肺野和内侧带较多,可广泛分布于全肺,也可单独存在,早期为1—2cm大小云絮状、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圆形或椭圆形浸润阴影,多在中下肺野,单侧(较多)或双侧,病灶位置变迁较多,反

8、映肺吸虫在肺部不断移行所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和肺组织的出血性病灶。囊肿期表现为在片状或结节状阴影中见数个蜂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