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养生精辟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

ID:19631680

大小:410.00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8-10-04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_第1页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_第2页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_第3页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_第4页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四季养生精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董鸿涌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1949年10月15日出生1976年12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曾在上海市沪南医院、黄浦区中西结合医院、黄浦区传染病医院工作参加上海市第五届中医研究班学习,师从建国初期上海调中央三老中医之一-----陈苏生老师(另两位是秦伯未、章次公)原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药史分会委员、医院的医务科长,长期负责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管理,管理带教来华的二百多外国留学生发表十多篇医学论文曾在童涵春、雷允上、蔡同德坐堂门诊1乐龄中医饮食养生探索顺天守势天人合一领略中医四季养生精辟养生就是养德。“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道家养生注重药物,注重饮食,更注

2、重养元气,这个“气”才是我们生命中核心的东西。3中医养生推崇顺天守势,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中追求四季养生,顺天守势,天人合一。四季养生: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保健方式应顺应自然与起居调节的概念与。顺天守时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准则,养生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体规律,做到天人合一。选择养生方法要从顺应自然与适合自己这两个方面考虑,做到天人相应的境界。4《黄帝内经》讲人体内在规律,讲的是内科学,更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5冬

3、季冬季已近,冬季出门,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人体背部有许多重要穴位与体内五脏六腑相通连,当背部保暖不良时,风寒容易从背部入侵而损伤阳气令人生病,或使旧病复发。故冬季养生应重在“藏”,养肾最为关键。6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在医院,而是你自己;真正的灵丹妙药不在药房,而在你身体之内。”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就如同“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7【健康的要件】第一:正確的飲食醫治身體的疾病。第二:適當的運動。第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根

4、基在充足的睡眠。第四:生活上的規律與節奏。第五:接受陽光的能。第六:新鮮的空氣。第七:無毒生命水。8健康与亚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一是没有生理和遗传疾病。没有生理性的疾病和遗传疾病,这是健康的第一条件;二是有自我控制能力;三是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心理平衡,知足常乐,有满足感。快乐与健康,快乐更重要;四是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9亚健康概念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心理适应能力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像容易疲劳、腰酸背痛、睡眠欠佳、食欲不振等,心理脆弱,多愁善感,

5、心烦急躁,焦虑紧张。亚健康状态对人有许多危害,它是许多疾病的前奏,也是衰老的征兆,不可掉以轻心。世界卫生组织把亚健康当作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0道家与养生古人敬畏自然,崇拜天帝,敬畏天地日月山川的灵神鬼魂。《史记.禅书》称之为“仙方道”;其次,道教发展了产生于先秦时的神仙方术;其三,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西汉时盛行的“黄老”之学。“黄老”是托名黄帝之言,宣扬老子之术,以虚静无为、抱朴守一、返朴归真等视为宗旨,并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叫做 “黄老道”。上述三者融为一体,就形成并发展了道教。“守一”法是道家气功的一项基本功法。道家修练,以精、气、神为核心,在丹

6、经中称为三宝,起着延年益寿的作用,对养生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11祖国医学的养生防病之道1.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总结养生原则2.修心养性,防止精神刺激3.饮食有度4.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紧张劳累5.坚持体育锻炼6.养生必补肾12一日三餐决定你是否长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4岁,日本人83岁。其中日本女性人均寿命86岁,连续24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生活方式,17%取决于环境因素、15%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只有8%取决于医疗卫生。生活方式中,又有30%由饮食决定。营养界有种

7、说法,外国人用“脑”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即外国人是根据营养结构决定吃什么、怎么吃,而我们则根据味道决定饮食。中餐的色香味闻名于世,菜品变化多端,但基本上都是围绕“口味”展开,而很少考虑营养和健康。13“小康饮食调查”显示,在用餐时通常优先考虑的诸要素中,47.8%的人选择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营养”多出16个百分点。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日本人的一个饮食特点是“没滋没味”,他们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这其实是最好的保全食物营养的方式。新鲜的蔬菜只撒少许盐,滴几滴橄榄油,再

8、撒上点芝麻就被端上桌。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