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

ID:19632765

大小:147.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04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_第1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_第2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_第3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_第4页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体质辨识与护理来宾市中医医院针推瑶医科杨洁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下面所解读的是9种单纯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重点解读了调养指导方案,一、平和质㈠体质概要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顺其自然,适当运动,营养丰富,处事中正。2.环境起居:睡卧顺应四时:3.形体运动:4.精神调适:5.饮食调理:6

2、.药物调养:不需药物调摄。可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二、气虚质㈠体质概要1.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益气。2.环境起居: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秋冬注意保暖。避免大汗、醉酒等,生活起居规律,切忌连续熬夜。3.形体运动: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散步、慢跑或放风筝

3、、打门球等偏于柔缓的运动。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4.精神调适:适当多休息。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避免过度思虑。二、气虚质5.饮食调理:常吃粳米、糯米、小米、山药、土豆、大枣、胡萝卜、香菇、鹅肉、鹌鹑、牛肉、兔肉、鲢鱼、鳝鱼等。少吃青萝卜、槟榔等耗气食物。饮茶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药膳可用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山药桂圆粥(山药100克,桂圆15克)等。少吃油、盐。青萝卜、槟榔等食物具有耗气作用,多吃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气虚质者不宜多吃。红茶偏温,绿茶偏寒,

4、故气虚者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益气药膳:茯苓粳米粥,山药桂圆粥。6.药物调养:可用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脾气虚宜选四君子丸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常感冒宜选玉屏风散。肾气虚宜服肾气丸。7.轻缓按揉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艾灸气海、百会等穴位。三、阳虚质㈠阳虚质概要1.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温补。2.形体运动:动作宜柔缓。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

5、筝、打门球等。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三、阳虚质3.饮食调理:常吃生姜、韭菜、荔枝、菠萝、桃、羊肉、狗肉等,少吃冰激凌、西瓜、梨等生冷之品。补阳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韭菜炒胡桃仁。4.药物调养:宜用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狗脊等。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脾阳虚者可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5.可按揉足三里、合谷、涌泉穴。艾灸(关元、大椎、命门),拔罐(肺俞、风门)。阳虚体质者可坚持每晚用热水(40~45度)泡脚15分钟,以温阳驱寒。四、阴虚质㈠阴虚质概要1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

6、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避免劳累,食宜甘润,药宜养阴。2.环境起居:“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3.形体运动:宜根据个人体力选动静结合项目,不要大汗出,及时补充水分。不宜激烈活动。四、阴虚质4.精神调摄:养成冷静、沉着的性格,保持稳定的心态,切忌急躁。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少参加竞赛性的文娱活动。5.饮食调理:多食甘凉滋润食物,如银耳、茼蒿、雪梨、木瓜、无花果、

7、鸭肉、冰糖、百合、菠菜等。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燥烈之品。药膳可用沙参粥(沙参15克、粳米100克、冰糖5粒)、百合粥(粳米100克、百合15克、白砂糖10~20克)、枸杞粥(枸杞20克、粳米100克)、桑椹粥(桑椹30克、粳米60克)。少吃油盐。6.药物调养:可选用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麦门冬、天门冬、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玉竹、枸杞子、桑椹等药。成方宜选六味地黄丸。7.自行按揉太溪、三阴交、照海穴,轻揉涌泉.五、痰湿质㈠痰湿质概况1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发病倾向:

8、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㈡调养指导方案1.调摄原则:加强运动,食宜清淡,药宜温化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