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

ID:19639882

大小:18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_第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_第2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_第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_第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管子·乘马》描述农业生产说: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自身抓紧农时。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发展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初步确立B.培养了勤于农功的耕作观念C.导致了自耕小农的大量出现D.缓解了土地兼并的紧张局面2.史载,北宋庆历年间,江淮、两浙、荆湖南背路屡现百姓揭竿而起的现象,“大者近百人,小亦不下数十人,所在飘掳,官司不能禁”,而“州县上下,递相蒙蔽,不以上闻,使朝廷无繇知之”。这一记载表明当时的北宋A.地

2、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B.地方政治腐败冲击中央集权C.中央监察机构遭到破坏D.中央政令在地方上执行不畅3.明代浙江地区,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宁波的海产、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呈现出“皆以地得名”的现象。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反映出A.商品交换出现地方市场B.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艰难C.地区分工制约商品交流D.手工业分布状况呈现平衡4.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

3、可谓之法乎?”下列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相互辩证意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5.1876年,郭嵩焘将出使英国的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士大夫们的攻击、谩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这说明A.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B.清廷反对学习西方的强盛之道C.郭嵩焘信守“以夷变夏”的思想D.清廷严格控制洋务思想的传播6.下表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

4、资料选辑》,描述了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这一状况反映出当时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年份进口净值出口净值1871-18731881-18831891-1893106126219110108167A.洋务企业的发展初有成效B.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并不明显7C.外贸状况表现为出超态势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7.20世纪40年代末,国统区教科书提到“英美以联合国通牒迫令日本无条件投降”,讲述了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地教科书则提出“虽英美联合亦不能取胜于日

5、本,最后苏联参战,才将日寇击败”。这反映出当时的国共两党A.都忽略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B.都认为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寄希望于世界强国继续关注中国事务D.意识形态随国际形势变动呈现对立8.下表摘编自李育民《废约史研究30年》,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探讨废约问题的部分专题论文。废约问题的探讨反映出作者及其专题论文论文期刊来源方铭《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李光一《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废除不平等条约》《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韩渝辉《中

6、国是怎样得以在抗战时期实现废约的》《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王淇《一九四三年<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A.政府试图调整外交理念B.学术研究环境得以改善C.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列强侵华影响极其深远9.罗马法认为: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如果动物逃逸,它即不再属于你,而重新属于最先占有者所有。这反映了罗马法A.认可变更最先占有者的财产所有权B.认可劳动使人获得财产所有权C.依据传统的习惯法确定财产所有

7、权D.运用自然理性界定财产所有权10.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和州议会的立法未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但自1937年后它开始公开支持联邦政府扩大权限。联邦最高法院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现出现根本性变化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C.联邦制呈现出集权化倾向D.各州宪法地位面临动摇11.南宋诗人范成大说:“江南旧有圩田(筑堤围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江南修建圩田的社会原因是A.江南地

8、区人口剧增B.江南水乡泽国的环境C.自然灾害频频发生D.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12.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13.7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中国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