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ID:19640746

大小:4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课题25、伯牙绝弦 教学课时二课时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及手段《高山流水》的乐曲教学流程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

2、带来一首曲子,我们听一听,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听出了什么?相传这首曲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所弹的一首曲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质疑:“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绝弦,作为音乐家,琴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而伯牙却把它摔碎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课文会给大家解开疑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指

3、导: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

4、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是从哪里知道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5、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  引导学生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思考: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怎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别人对他的赞美都是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只有钟子期。  即兴提问:若你是伯牙,听到子期的赞美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一旦听不到这种赞美,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5.默读课文,感受知音的含义。  四、

6、课文小结,援引质疑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的相关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课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2.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  二、朗读课文,感悟知音  1.全班齐读课文。  2.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找出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伯牙正在鼓琴,子期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怎样赞叹?有感情地朗读2-4句。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

7、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呢?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表达了什么?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

8、);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