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

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

ID:19648699

大小:82.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_第1页
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_第2页
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_第3页
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_第4页
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摘要: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保障着人们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益。我国国家层面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并在基本农田保护及划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进一步阐述耕地质量(LE)和立地条件(SA)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基于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思路。关键词:基本农田;LESA;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27-02引言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走势的重要问题,农业的关键是粮

2、食的生产,而粮食的高产稳产主要依赖耕地,依赖高质量的基本农田。我国总体上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中快速时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巨大。同时,我国的后备耕地资源并不充足且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另外,耕地质量因区域性的退化,加之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紧张、人地关系的矛盾。基本农田作为高质精优的耕地资源,是国人的“口中粮、保命田”,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基本农田及红线的划定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方式,也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一方良药,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概况基本农田作为高质精优的耕地资源,是国人的“口

3、中粮、保命田”,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我国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指出,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006年发布的^一五”规划将1.2亿公顷耕地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并提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且对基本农田由最初单一的保护

4、到逐渐有质有量的保护,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划定的标准一是要保证数量的足够,二是保证质量的优越,三是要可落地。基本农田及红线的划定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方式,也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一方良药,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二、我国基本农田划定的研宄(一)以耕地质量评价为主的评价指标汤思阳、雷国平[1]对二九一农场和任艳敏、唐秀美等[2]对海南省屯昌县均建立以耕地质量评价为主的基本农田划定指标体系来确定该区域基本农田保护(二)以综合

5、指标评价为主的评价指标除考虑耕地质量外,还将土壤肥力、坡度、水利基础设施水平、交通区位、连片性等综合性指标应用于划定和评价基本农田上[3]。(三)以耕地质量(LE)和立地条件(SA)的评价指标胡伟静[4]、王莹[5]、尤明英[6]等和单傲R]、邹温鹏[8]等分别以市域和县域为研宄区域,通过建立LESA模型综合评价体系,对基本农田的经济质量进行评价,最后综合确定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三、基于LESA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的探讨(一)LESA的概念和内涵LESA全名是LandEvaluationandSiteAs

6、sessment,即农用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估,LE反映农用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的是地力分类、重要农地鉴定、土壤潜在等级、土壤生产力等几个部分,SA则反映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用地的因素,主要包括农用地的区位条件、农用地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情况、农用地与周围用地的适应性、土地用途管制、税收政策等方面,是美国土壤局于1981年提出的,用于确定农用地的保护范并以伊利诺伊州为例,用LESA体系进行评估[9](二)LESA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1.数据收集和数据库的建立。地质数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件及文本确定地质灾害地点及等

7、级;土壤地形等数据: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次、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地形坡度;土地数据:提取耕地斑块、交通情况、居民点分布等数据;城市数据:包括城市的自然及经济发展现状、城市发展规划及交通规划等相关资料。2.确定评价单元。通常以土地利用现状中的耕地斑块为评价单元。3.建立耕地质量、立地条件评价体系。选取指标构建其指标体系。耕地质量(LE)是指影响耕地质量的自身因素的集合。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与植物生长息息相关的土壤条件、地形地质条件、气温、降水及海拔高度、灌溉条件及排水条件等;耕地的立地条件(SA)是非

8、耕地自身条件之外的那些外部的影响耕地产出的因素,包括区位条件、连片性、景观格局、耕地到城镇的距离等指标。1.计算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的得分。首先,确定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权重。运用特尔菲等方法分别确定耕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权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U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n表示专家的个数;fij表示第j个专家对第i个指标的打分值,取值的范围为(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