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

ID:19650914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_第1页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_第2页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_第3页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_第4页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的管理作者:孙晓风,侯明星,赵海平,罗力,吴万敏,乌新林,董培德【关键词】小肠  美国报道近期小肠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感染(60%)、技术和管理失误(22%)、排斥(14%)[1]。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小肠移植的成功率已有一定的提高,但排斥、感染和肠功能的恢复仍是影响小肠移植向前推进的主要因素。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2005年5月20日在当地医院以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行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空肠残端横结肠吻合,围手术期给予大量以先锋铋为主的多组抗生素,术后1周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转入我院,以短肠综合征、高位肠瘘给予胃肠

2、道外营养支持、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局部引流等治疗,1周后肠瘘引流量减少,局部感染控制,停止抗生素使用。但本例术前长期依赖全肠外营养(TPN)以维持生存,期间多次发生静脉导管感染,亦间断多次给予头孢类抗生素。  由于存在静脉导管感染通道,经历多次静脉导管感染,静脉通路维持困难,再加上患者长期住院导致出现自杀倾向。2005年9月25日病人虽然肠瘘尚未闭合,但一般状态好转、体重增加、局部感染基本控制,被迫进行了同时切除肠瘘的亲体小肠移植,供体提供者为患者次子,32岁,自愿为父亲捐赠其小肠。移植手术顺利,冷缺血时间55min,移植后以0号PDS(普迪斯)缝线连续缝合,剔除原切口瘢

3、痕及瘘口的切口。  术后给予受体抗感染、抗凝、抗免疫排斥及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术后12天出现切口皮下、腱鞘、肌肉组织坏死,腹壁裂开,清除坏死组织并进行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给予局部换药,充分引流,预防使用抗生素泰能,13天时细菌培养有耐药菌株阴沟杆菌生长,仅对亚安培南敏感,给予治疗剂量,23天时细菌培养阴性,切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缝合切口皮肤,53天愈合。手术后不同的时间段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肠道菌群紊乱、水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吸收功能受影响,导致血FK506浓度减低,2次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并且多次出现消化道出血。经过抗提高FK506浓度,

4、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输血、抑制消化液分泌等治疗,恢复顺利。  术后恢复顺利,腹部B超检查证实血管吻合口大小、血液流速正常。观察移植肠造口颜色正常。受体于术后第7天进流食,第24天D2木糖吸收率37.6%,现已健康存活2个多月,正常饮食,体重60kg,能参加一般体力活动。  2讨论6  小肠移植受体术后照料很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和专门的小组。术后处理主要为平衡免疫抑制以防止排斥反应,水、电解质平衡的处理,营养支持,以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2]。  2.1免疫抑制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小肠移植免疫抑制剂方案是以FK506和皮质激素为基础,并辅以霉酚酸酯、雷帕霉素、人源化的白介

5、素22受体单克隆抗体等。我们采用FK506、骁悉(MMF)、强的松三联用药,术后1个月内维持FK506血药浓度在20~30ng/ml,1个月后维持其血药浓度在15~20ng/ml,1年后维持其血药浓度在5~10ng/ml。一旦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立即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mg冲击治疗3天。注意事项:(1)监测血药浓度每1~2周1次;(2)服药量要精确;(3)按时服药:每日2次,应在餐前1h或餐后2~3h进行;(4)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3]。  术后早期FK506血药浓度需维持在20~25ng/ml,远高于肝、肾等脏器所要求的血药浓度。48%的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第1个月内

6、,移植术后的第1次急性排斥反应最常出现在2周左右(3~42天)。术后2~6个月依然是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发期,但较术后1个月有所下降。  为了及早发现除临床医护人员严密观察外,最为有效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方法是至少每周进行1次内镜检查,其内镜通常表现为黏膜水肿、红斑、质脆及点状溃疡,急性排斥反应的内镜表现为局部小肠出现弥漫性溃疡、黏膜坏死、肠停止蠕动[2],然而,急性排斥反应时不同段肠管的不同表现使得诊断变得困难,远端回肠可观察到严重排斥反应,但近段空肠却只有轻微的症状且使内镜的活检范围也较为局限。遇有肠道出血、肠造口排出物明显增多等情况,宜急诊行内镜检查。发生排斥反应后应增加内镜

7、检查和活检次数。因小肠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病变具有不均一性,活检取材宜多点进行,必要时另做微生物学等检查,以排除感染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道病变[4]。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需提高FK506浓度,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甚至使用OKT3治疗类固醇难以控制的急性排斥[3],对可疑情况按发生急性排斥处理,我们在取得病理结果之前进行积极治疗,第2天病理证实时已经及时将血液浓度提高至25~30ng/ml,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50mg。急性排斥反应经冲击治疗3天,再次肠镜检查发现溃疡已完全愈合,活检病理学示移植肠黏膜结构正常。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