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ID:19653147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1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2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3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4页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七生物与环境20.(2分)(2013•滨州)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分析解答.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

2、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不符合题意;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针形,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不符合题意;D、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

3、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8.(0.5分)(2013•锦州)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区(  ) A.缺水B.光照强C.土壤贫瘠D.温度高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与植物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在沙漠地区干旱缺水,水分成为制约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沙漠地区的植物根系发达而长,可

4、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同时叶片较小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2.(1分)(2013•无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共生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合作关系6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

5、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属于捕食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6.(1分)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

6、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几十年后,产量显著提高.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自然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十年就能形成的.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

7、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2分)(2013•聊城)栽种于我市姜堤乐园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盛开,而位于长江中游武汉的东湖樱花早在三月下旬便进入盛开期,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B.阳光C.温度D.土壤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6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栽种于我市姜堤乐

8、园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盛开,而位于长江中游武汉的东湖樱花早在三月下旬便进入盛开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