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

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

ID:19668642

大小:2.73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4

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_第1页
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_第2页
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_第3页
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_第4页
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给大家的见面礼1.语文是美的,是有情的!2.你、我、他,我们大家是自信的,是有个性的!3.美的课堂/因我的个性参与/而精彩,自信的我/因参与美的课堂/而快乐!1.让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2.让审美的眼光亮起来!3.让思维的火花撞起来!4.让真挚的情感流出来!5.让你的才情露出来!对大家的几点要求月光曲记承天寺夜游.mp4聆听醉人的月光曲欣赏诗意的月光图诗词积累咏月名句知多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明月几时有》诞生于诸城超然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昌邑市文山中学姜当伟1.读“神品之文”2.品“月色之美”3.悟“闲人之情”学习目标谈谈我所了解的苏轼1.朝代身份字号别人对他的称谓2.他的经典作品及艺术风格3.他的人生经历4.他为人处世的态度……熟悉本文的写作背景1.“乌台诗案”2.被贬黄州“有职无权”闲官3.四篇精品《记承天寺夜游》学术界称之为“神品”知人论世读“神品之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

3、懂意思。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准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致、复杂的情愫。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

4、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比一比,谁的文言积累更扎实?①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③月色入户④遂至承天寺⑤怀民亦未寝⑥积水空明:⑦盖竹柏影也: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于是、就)(只)(罢了)(睡)读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求:不但会解释,而且能联系旧知。)比一比,谁的文言翻译更准确?读通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⑷何夜无

5、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信达雅整体感知叙()之事写()之景抒()之情夜游月色闲人读完本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则需疑品“月色之美”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写出了月亮的哪些特点?美在何处?2.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

6、亮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和诗意?合作探究3.你能在景物描写中感受到苏轼的心情吗?如何鉴赏散文中的“景语”?1.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4.透过“景语”揣摩“情语”。方法提示品美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赏析:“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的温柔多情。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在作者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情况下主动来慰藉他那颗孤独的心灵。作者顿时睡意全消,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欣然”写出了作者的喜悦与兴奋。品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7、盖竹柏影也。水——月色藻荇——月影(竹柏影也)皎洁空灵清澈透明疏影摇曳清丽淡雅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虚实相生动静结合静动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恬静敞亮的豁达胸襟背景1.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背景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

8、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自嘲。具有闲情雅致、热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