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

ID:19670677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_第1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_第2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_第3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_第4页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论语》与三生教育-----从X中学“读儒家经典,悟三生教育”活动谈起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管理2008级学号:08420101009姓名:李超超2011年1月8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论语》与三生教育-----从西山区实验中学“读儒家经典,悟三生教育”活动谈起【摘 要】任何一部经典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论语》亦是如此。它在帮助人修身治国的同时,还蕴涵了十分丰富的教学思想,它简明扼要的言语与三生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包括对受教育者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以及教育理念中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存、生活能力的重视等等。西

2、山区实验中学从2009年开始的“读儒家经典,悟三生教育”活动,抓住了《论语》与三生教育的切合点,从具体的文本出发,由读书,而到做人,教学生正真的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对教育本真的追求。【关键词】论语;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在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三生教育”在云南省各级学校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三生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根本,生活教育是目标,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

3、国民教育、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过程形成的新思路、新途径。西山区实验中学从2009年开始的“读儒家经典,悟三生教育”活动,抓住了《论语》与三生教育的切合点----对受教育者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以及教育理念中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存、生活能力的重视等等,从具体的文本出发,由读书,而到做人,教学生正真的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对教育本真的追求。《论语》作为不朽的儒家经典,在三生教育中也可以发挥它的特殊作用。虽然它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它可以用来资政,宋代名

4、臣赵普曾用半部《论语》来治天下;作为孔子实践教育理念的记录,它更有资于教育教学,它是传统社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的教育思想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我们开展的三生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一、共同的目标培养“人”8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论语》一书,是孔子实践教育理念的记录。它并不抽象谈论义理,而是从实人实事出发,寓义理于实人对实事的具体应对判断和抉择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日常生活中指点宇宙人生的大关节。根本目的,不是传授一般知识,而是通过对具体事情、具体处境的点拨,使学生得以通过日常立身处世的种种行为,人格境界得到提升,成己成物,达于大道

5、。“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仅仅具有一才一艺就行)。君子谋道不谋食(《卫灵公·三十二》),学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活动,而就是人生的实践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人生完善的过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六》)。在传统教育的语境中,《论语》所教是一个人(仁)字,学者所学,也在这个人(仁)字。学习的目的是变化气质,成就人生。故程子说:“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三生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知识传授、生命本质领悟、意志行为规范和社会文明传承的活动过程。教育的最终价值是使人成其为

6、“人”,使人有全面教养,使人能全面发展,淳民强国,使人类走向幸福。“三生教育”自觉融入到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践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教育的价值。实施“三生教育”,体现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实践着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论语》和三生教育强调的都是对社会成员的培养,强调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强调技能,把人作为器具来培养,注重道德修养、人格培养,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传承的延续者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着眼于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心人格的培养与完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全面,有道德理想和判断能力,有人文教养和关

7、怀。对未来有憧憬,对人类伟大的过去也有兴趣。《论语》和三生教育担当了“人格的塑造者,价值的批评者和文化的守卫者”的责任的。二、珍视生命“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当子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时,孔子说“活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死人?”子路又说:“我大胆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8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程作业(一))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也就是说比“知死”更重要的是“知生”,孔子倡导的就是“知生”的教育,即去理解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在社会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