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

ID:19690355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_第1页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_第2页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_第3页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_第4页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铁矿资源的开发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前言  建平县铁矿资源丰富,铁矿床多、分布广。铁矿石探明储量为0.8亿吨,现有铁精粉加工企业160多家,年生产铁精粉1000多万吨,在全国县级铁粉产量中名列第5位。集中分布在富山镇~深井~朱碌科,呈北东向展布,多属小型矿床,极少数可达中型,分布上有集中区的特点,探明储量在百万吨以上的矿床有10处,其中达千万吨1处。主要有新城、深井锅底山、大南沟、万寿等铁矿开采基地。  一、建平县自然资源概况  1.地理地貌概况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西辽河上游,地处东经119°15′~120°02′,北纬41°17′~42°20′之间。属燕山山脉向

2、辽沈平原的过渡地带,努鲁儿虎山从东北向西南贯全境,形成南北两个貌区。从东北向南缓降,平均海拔为550m,最低海拔372m,最高海拔1153.7m,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老哈河等12条河流穿行其间,构成了一脉(山脉)三川(河川)自然景观,属浅至中等切割的辽西低山丘陵地貌。山地总面积为1342.9km2,占27.6%,为石质山侵蚀堆积地形,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沟壑密度为2.4km/km2。  2.矿产品资源概况  建平县以矿产资源为主,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已有矿产36种(有利用价值的15种),其中非金属矿27种,金属矿9种,金属矿主要为铁矿石

3、,其中铁矿、磷矿、膨润土、硅石、硅灰石储量占全省、全市首位。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珍珠岩、膨润土、硅石、白云石、陶土、大理石、石灰石、沸石、磷、煤、铁矿、金矿等各类矿产12余种,特点是铁矿床多、分布广。集中分布在富山镇~深井~朱碌科,呈北东向展布,多属小型矿床,极少数可达中型,分布上有集中区的特点,探明储量在百万吨以上的矿床有10处,其中达千万吨1处。成矿具有其专属性,铁集中分布区域,在凌源~北票太古代变质杂岩带中,磷亦在此带上,膨润土分布在中生代侏罗系地层中,集中于沙海~石脑一带,硅石分布北部元古界地层中,集中于张家营子、青松岭一带,硅灰石分布富山南部灰岩中。矿(床)赋存

4、条件好。膨润土、硅石、硅灰石、磷矿体规模大,构造简单,矿石成份均一,质地好,便于开发利用。储量保有程度高,具备建设规模型矿山,是建平县矿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铁矿资源的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铁矿开发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对环境造成影响,铁矿的采选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比较多样化,它包括地形地貌景观、岩体结构破坏、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三废污染”等多方面。  1.对地表岩体结构及生态环境破坏  铁矿开采改变了矿山原有的地形与地貌特征,造成地表、岩层破坏、岩体裸露。从浅层来看,其地表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并破坏了大量土地,影响地表景观;从深层来看,

5、其破坏岩体结构,造成地面下陷,引起地质灾害,并破坏地下水平衡系统,地下水水位下降,使水资源短缺。据对建平县160家铁矿企业调查,矿业开发而占用和破坏土地约29.44km2,其中占耕地面积0.9245km2;在一些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但局部地段,岩石较破碎;开发中废石、尾矿没能综合利用,废渣堆放量比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坡隐患。  2.“三废污染”  废气污染:露天开采作业为开放式,凿岩爆破、矿岩装卸、运输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矿岩粉尘和CO、NOx、H2S、SO2等有害气体的爆破炮烟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的粉尘较大,直接影响矿区及邻近地区生活环境。由于

6、粉尘颗粒物中含有SiO2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释放到大气中被人体吸收后影响人体健康,长期吸入会有矽肺病发生,颗粒物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对土壤生物形成危害。  废水污染:铁矿开采产生的废水主要为选矿废水和矿井涌水,有些废水未按要求循环利用而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污染了水环境。  固体废物污染:废石与尾矿的存放不仅占用了土地、损坏了植被,同时还污染土壤环境;废石风化、尾矿干坡段都会产生二次扬尘进而污染附近的大气环境。以建平县港禄矿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已有20年开采历史,年开采铁矿石10万t,产生废石、弃土和尾矿,年排废石(土)75万t,目前累积排渣量1.5×1

7、03万t,排渣场区域占地面积4.27hm2;在铁精粉生产时,年排放尾矿量为6.5万t,累积排放尾矿量130万t,综合利用率均为零,排尾占地7.13hm2。  3.水土流失  露天开采形成松散的堆积物和裸露的地表,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能力。扰动和破坏原有相对稳定的土层和地表土壤,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加剧了周边区域水土流失,年土壤失土流失总量4777.86t。据了解,仅建平县青峰山乡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98.13km2,占总面积的61.7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31.5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2.16%;中度侵蚀面积34.25hm2,占水土流失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