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

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

ID:1970160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_第1页
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_第2页
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_第3页
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_第4页
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认证和我国认证发展趋势的介绍  一、认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认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最早出现在20世纪之初代机器工业发达的英国,当时诸如锅炉等与人身和财产安全相关的工业产品不断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给社会和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1903年英国政府为了遏制伪劣工业产品,首先对锅炉产品实施以“认证”为必备过程的市场准入制度,凡生产制造的锅炉通过认证授予“BS”标志才能进入市场。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产品认证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推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需产品大量生产,从军服到飞机虽然都有严格的标准,工厂也有检验控制,但仍然存在不少质量问题,如战斗机在使用中事故率高达2

2、4%。针对诸如飞机、坦克、军舰等技术和结构复杂、零部件很多、产品形成流程长、性能保证要求高、仅靠检验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军需产品,美国国防部第一次对军需产品生产商提出了工厂质量体系的保证能力要求,并将其作为军需产品供应招标的基本资格条件,由国防部官员和技术专家到生产供应商的工厂现场检查评价后,再在质量体系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中选择军需产品生产供应者。这种从基础的质量保证能力评价来选择供应商的做法,不仅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了产品可靠性,而且大大减少了产品生产成本和检验成本。这种方法在二战后为英国、加拿大等运用,成为后来的质量体系认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

3、经济复苏,西方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活跃起来,由于贸易不平衡而产生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增多,最主要的一个是关税壁垒、一个是技术壁垒。在技术壁垒方面,就是用“标准”来限制他国产品输入。1948年,“世界企业标准化联盟”成立,着力于产品标准的国际协调统一工作。1964年这个组织更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即“ISO”。在此期间,另一个制定产品标准的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建立起来。他们都是致力于建立国际协调统一的产品标准,促进世界贸易的国际间组织,也是联合国的甲级咨询机构。从20世纪的初期至80年代初,世界上的认证都是产品认证,ISO和IEC所制定的产品标准,给国际贸易中消除技术壁垒

4、提供了很好的支持。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关矛盾的突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ISO在制定了14000多个产品标准后,面对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发现,如果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不解决,不仅制定标准的任务越来越大,而且标准的推广也困难。为此,ISO从1979年着手制定“管理标准”,以英国BS5750标准和加拿大CASZ299标准为参照制定质量保证的要求,1987年,ISO发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即质量体系标准,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

5、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到现在这套标准已经过了两次修订(1994年、2000年)。ISO9000标准的推出,对国际贸易中评价供应商持续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提供了可测量的模式,迅速为许多成员国引用为国家标准并用于认证。此后,ISO和IEC应联合国的要求,于

6、1996年出台了ISO14000系列标准,即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在2002年还出台了ISO18000标准(草案),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因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涉及敏感的人权问题未获大会表决通过),但我国采用了这个标准并用于认证。  我国的认证工作是在改革开放以后,90年代初期才开始的,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认证事业也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发展。  二、认证的意义和作用  1、认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公平和信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匮乏、商品交换还不活跃的阶段,没

7、有认证。而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商品贸易出现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维护市场秩序的方法和手段不外乎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个方面。  政府监管是运用法律法规约束和产业政策引导。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和产品越多,政府不可能做到全天候、全面覆盖式的产品监督和市场控制。况且,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是“小政府、大市场”,在法律规范基础上,主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控。而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来支持,则无法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企业自律需要企业内因和市场环境共同作用。即便是在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