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

ID:19704702

大小:7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05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_第1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_第2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_第3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_第4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的论胡丘陵的长诗创作在当代文坛上,胡丘陵是以一个非常特殊的诗人身份出场的,说他特殊,不是因为他身兼地方行政官员职务(也有一定关系),而是因为甫一出道就被贴上了后政治抒情诗的标签。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因为对于不了解他的人来说,若非亲自阅读,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时空倒转的错觉,甚至是敏感的反应和误解,恐怕于他的作品评价和将来的持续创作不利。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紧张,有意去避讳这个限定性称谓,可见他面对外界评论是很坦然的,毕竟作家写作与评论家批评是两码事,它们之间最好的对话途径也应该保持采取各自最擅长的方式。再说,在

2、目前诗学领域所能找到的能指词汇中,后政治抒情诗可能是一个相对来说更能体现诗歌传统的承续性、更能取得学界认同的涵定,尽管富有争议,但以后称之却使之具有了某种向上生长的可能性。不妨姑且从之。不过,从胡丘陵创作的《拂拭岁月:1949-2009》、《2001年,9月11日》、《长征》、《2008,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代表诗作来看,他所关怀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远远超出了政治的边界,他尤其善于处理影响历史进程和社会进步的大事件、大题材、大场景,以一个当代诗人特有的视觉穿越时空,漫步于沧桑的巨石阵,发掘文明的废墟,撩拨尘封的琴弦,重温遥

3、远的或并不遥远的过去,运用诗意的描述语言,以动辄百千行的长诗形式,复现了正在被湮没漫灭的史实,接通了行将断裂的精神文化血脉,道出了震颤心灵的人性隐秘,视界宽广,情怀博大,气度恢宏,显示了诗人驾驭长诗的独特功力,同时也能够见出诗人有意无意中构筑大诗的努力趋向。一、大诗概念的提出及分歧新时期以来,鉴于国内诗坛的混乱状况、对未来诗歌前途的忧虑以及企图超越已有诗歌资源和个人创作追求等方面的原因,一些诗人、诗评家或诗学学者开始有意倡导大诗写作和大诗歌理念。据考察,海子是大诗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和践行者。在他那里,只有大诗才是真正的诗歌。他说:诗有

4、两种:纯诗(小诗)和唯一的真诗(大诗),还有一些诗意状态。①在短短的一句话里,他顺手拈出了四个争议性的诗学术语。海子心目中的大诗(或伟大的诗歌)至少具备结构形式和思想主题两方面的规范,即须是长诗,以及内在精神主体的宏阔张扬。伟大的诗歌,不是感性的诗歌,也不是抒情的诗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断流动,而是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又说,还有更高一级的创造性诗歌这是一种诗歌总集性质的东西与其称之为伟大的诗歌,不如称之为伟大的人类精神这是人类形象中迄今为止的最高成就。②后者作为人类宗教和精神的高峰超

5、乎于审美的艺术成就之上,是伟大诗歌的宇宙性背景。于是,太阳成为海子心属的恒久意象就不奇怪了。遗憾的是,如同飞蛾扑火,夸父逐日,面对着太阳的奔跑和主体向着实体的无限接近,结果必然是无情的幻灭,蹈入的也只是一场虚空。导向形而上的海子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没能完成那样惊世骇俗、可做样本的诗篇。相对来说,西部诗人昌耀以其占有的地理优势,对大地踏踏实实的厚爱,放弃自我的受难牺牲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雄性的温柔,阳刚的妩媚,大人的童心,在通往大诗的道路上形成了欲其浑厚(姜夔《白石诗话》)的气象,升到了更加靠近天空的高原的海拔。对于大诗的理解未

6、必一定以海子为尊,有人在提出大诗歌理念的时候就选择了海子并不认同的另一极。所谓的大诗歌理念基本内涵有二:一,确立诗歌的最高审美理想为对于纯诗美的无限追求;二,确立诗歌的最大外延为对于中外古今一切诗歌的极限包容。在这样的诗歌理念关照之下,好诗的标准非常简单:愈接近纯诗愈美好。③这里强调的是基于个体生命的诗心孤诣,诗美空间的精巧营构,以及超越日常语言的创造,并不仅仅以形式上的长度和思想的高度为标准。就像论者与海子对待纯诗的态度不同一样,这里涉及到中外诗歌界对于纯诗的阐发,比较复杂,用于对大诗核心内涵的指示确有商榷之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

7、九十年代,有人就以诗论形式探讨大诗的可能性,并指出其特征有四:(一)具有时代主体精神;(二)关注民生疾苦,勇于为大众代言;(三)具有生命哲学和宗教的深奥;(四)开创一种风气的艺术体式。④这种观点强调重视诗歌与时代社会的关系、诗歌功能、诗歌审美及文学主体性、形式创新等方面,然而符合上述要求的诗歌纵然堪称完美,无可指摘,但是在众声喧哗的年代,这种企图熔铸时代主旋律和高度文学性为一体的诗美追求无疑是一种奢望,只是一种诗歌理想而已。所钦定为大诗的作品如惠特曼《草叶集》、叶文福《将军,不能这样做》、但丁《神曲》以及台湾诗人痖弦的诗歌,也并不能

8、让人完全信服。分歧的存在意味着诗学界远没有达成共识,诗人们各行其是,各有各的理解和创作试验。当然,文学不能只有一个单向,也必然有着多重维度,同声歌唱已不可能。大诗也不是诗歌写作的唯一标准。写作题材是一回事,表达方式是一回事,艺术风格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