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

ID:19713495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_第1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_第2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_第3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_第4页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获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作者:整理:无忧论文网录入时间:[09-01-1213:08:13]浏览点击数:5983添加书签:[摘要]:审计证据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做出正确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和下达审计决定的基础性证明材料,它在审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目标都以在审计过程中取得的证据为根据,提交的审计报告和所做的审计决定都应以审计证据为基础,因此审计目标能否客观、公平,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能否为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和公众所接受,直接取决于审计证据。那么客观、公平的审计目标对审计证据究竟与审计证据的获取有什么联系呢?本文试从审计目标的内涵着手,分析了任何审计报告的出具都必须是以合理

2、的审计证据为基础,根据审计证据的取得是紧密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得出了审计证据和审计目标保持相关性的结论。[关键词]:审计目标 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相关性 一、引言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按审计目标收集的、能说明被审单位经济活动并据以得出审计结论的资料和事实。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报告的凭证和基础,是审计中的关键环节,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具有相关性,研究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转载于无忧论文网http://www.wypaper.com 二、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内涵 (一)审计目标的内涵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行为意欲达到的理想境地或状态,它

3、是审计环境对审计系统要求的反应,也是审计本质与特定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需要评价与监察控制的受托经济责任的范围日益扩大,审计目标从合理合规性审计拓展到现在的包括合法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多维的审计目标体系,尽管审计目标应环境的要求作了相应的拓展,这些目标均未偏离审计是。为检查以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社会控制机制。这一本质。因此,审计目标应环境要求而制定同时又受制于审计本质。它是一个多维目标体系,包括本质目标、具体目标和分类目标三个层次: 1、审计本质目标,它使审查评价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按照各种审计类别所揭示的审计目标

4、都是这一本质目标的具体化。审计是在‘两权’分立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控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前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潜在的利益冲突是审计产生的直接动力。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使审计成为必要,没有受托经济责任就无所谓审计,同样,没有审计,受托经济责任也成为一句空话。应该强调的是受托责任只有经过审计才能证明其存在,否则只规定责任,不进行检查监督,就等于否定或忽视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也就忽视了审计的本质。依据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审计本质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 2、审计的具体目标,审计的具体目标又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真实性、正确性目标。审计的首要

5、目标是评价被审计方提供的反应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的会计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查明这些资料是否如实地、恰当地反映被审方财务收支及其结果以及经济活动的真相,尽可能地防止错弊的发生;(2)合法性、合规性目标。审计的另一目标是评价被审方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借以评价其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经济合同的规定,防止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3)合理性、效益性目标。审计的再一具体目标是评价被审方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效益性,以评价被审方受托管理经济资源的经营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节约原则:受托经济资源

6、的运用是否有效率:计划、预算或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以防止损失、浪费的发生;(4)社会性目标。审计的具体目标还包括审查评价被审方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性,以评价其经管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与要求,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3、分类审计目标,分类审计目标是审计具体目标的进一步展开。现代民主社会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受托责任体制,在受托责任的多元化并存的基础上,形成了多种审计类型并存,多种审计关系并存、多种审计机构并存的局面。从而使得审计目标呈现多元化局面,分类审计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审计目标在审计目标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正确定位审计目标构建的关键。因此,随着审计人员素质

7、的提高,审计目标越定越低。只有制定审计目标后,审计实践才得以开展。审计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审计目标是联系审计本质、审计环境、审计假设与审计规范技术的桥梁。 (二)审计证据的内涵 审计证据理论的雏形源自195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证据事项准则,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审计证据的观点。 国外对审计证据有“原因说”、“方法依据论”和“结果论”三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原因说是由美国学者沃尔特(WalterB.Mei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