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ID:19726942

大小:4.8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5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_第1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_第2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_第3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_第4页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腮腺病变影像学诊断病例1男性,49岁,右下颌肿物2年专科查体:右下颌肿物,边界清晰,大小3X4X4,无触压痛、发热、恶寒等右侧腮腺区隆起,内见一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大小约25mmx23mmx35mm,内部密度较均匀,CT值约45HU,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实性部分CT值约125HU,另见无强化区,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皮下脂肪层及腮腺咬肌筋膜存在,咬肌、翼内肌等邻近结构清晰可见,颈部血管未见明显异常扩张,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左侧腮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下颌骨骨质完整”;印象:右侧腮腺

2、区良性占位性病变。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是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warthin(1929)首先对该瘤进行了详细的病理描述,命名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又称warthin′s瘤,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因其有多灶性和双侧发生的特点,Warthin瘤:多见于50岁以上高龄男性,多发或双侧,下极多见,常见囊腔。腮腺淋巴瘤,对于50岁以上吸烟的男性患者,出现腮腺无痛性肿块,CT发现腮腺浅叶的后部(尾叶)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伴囊变区,CT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后密度

3、降低,可拟诊为腮腺腺淋巴瘤。“速升速降型”。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沃辛氏瘤(Warthin瘤),是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位居第二位的腮腺良性肿瘤,约占腮腺上皮性肿瘤的15.3%,占良性肿瘤的20.6%。发病机制: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腮腺和腮腺内淋巴组织同时发育,在淋巴结被膜形成前腺体组织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异常增生而成。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病理成分: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瘤组织中上皮和淋巴成分的比例不同,有完整包膜。如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则可产生部分囊变。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有关,男女比为2.6~

4、10.0:1,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偶然发现腮腺区无痛性逐渐增大的肿块,触诊质地较软,边界清楚,无粘连,可单发或双侧多发病灶。CT特点:1、好发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呈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边界清楚,密度与肌肉相近,高于正常腮腺密度,少数可有囊变;2、血供丰富,肿瘤周围可见一条或多条滋养血管,包绕瘤体,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CT值>100HU,静脉期病变密度减低呈“快进快出”特点;3、一般包膜完整,合并感染时边界模糊;4、瘤体密度一般均匀,可有囊变,囊变常位于肿瘤边缘包膜下。主要与多形性腺瘤相鉴别:是腮腺最常

5、见的良性肿瘤,有多种成分,密度多不均匀,发病年龄较腺淋巴瘤轻,且女性多于男性,肿块直径3~5cm,增强扫描逐步延迟强化,呈慢进慢出特点,一般呈中等度强化。女,49岁,发现耳垂下肿物半年,肿物逐渐肿大,无压痛多形性腺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可见囊变、坏死及钙化,好发于腮腺浅叶圆形或椭圆形,编辑清楚,多形性腺瘤增强后密度不均,有模糊片状或多发小圆形低密度区(囊变坏死区),大的肿瘤更为明显。在增强早期,肿物的边缘可清楚或不清楚,晚期可有廓清迟缓延迟强化,使轮廓更为清晰.恶性多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合

6、并癌,最为常见;癌及肉瘤并存;良性多形性腺瘤有远处转移腺淋巴瘤:多发,常有囊变,早期迅速强化,无延迟强化病例2男性,31岁。因“发现左颌下肿物半年余”于2010.04.15经门诊拟“左颌下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治疗。缘患者于半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颌下可及大小约鹌鹑蛋样一肿物,局部无疼痛、无触痛、无发热等明显不适,未予重视及系统诊治,此后左颌下肿物日渐增大曾在外院查彩超提示左侧下颌角混合性包块。CT所见:左侧腮腺明显肿大,其内见直径约4cm大小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尚清楚,边缘欠光整,有分叶

7、,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点状钙化,浅叶内仍见小片正常的腺体组织。右侧腮腺未见明显明显异常。印象:左侧腮腺区良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可能MR所见:左侧腮腺下缘可见约4X4X5cm大小肿块影,呈多分叶状,T1呈等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点状T1稍高信号T2低信号影(对应CT上位置为钙化影),肿块与腮腺下部紧贴,界限不清,可见向左侧咽旁间隙呈条管状延伸,增强扫描肿块可见条管状强化强化、不均匀多环状及斑片状强化改变,强化幅度与血管相似;符合血管瘤表现。病例4主诉:左侧腮腺包块5+年

8、,加速增长10月现病史:5年前发现胡豆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10月前包块明显长大,任无不适查体:包块质中,活动度可,边界可,皮肤无红肿左侧腮腺浅叶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缘光整,边界清楚,内囊变区较大,可见有分隔,位于肿块的中央部,实性部分位于囊变区的后外侧,实性部分的CT值约为28HU,囊变区的CT值约为32HU,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及囊变区的囊壁、分隔呈明显均匀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CT值约为65/81/63HU,囊变区内无强化,肿块边界显示更清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