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治法(改)(1)

中药内治法(改)(1)

ID:19731712

大小:1.30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0-05

中药内治法(改)(1)_第1页
中药内治法(改)(1)_第2页
中药内治法(改)(1)_第3页
中药内治法(改)(1)_第4页
中药内治法(改)(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内治法(改)(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中药内治法陈立典掌握中药内治法的定义和作用;熟悉中药内治疗法的分类和康复科常用补虚方剂;了解各种中药内治康复疗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导学中药内治法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应用中药方剂,针对病伤残者病情进行调治,促使身心康复的一种疗法。第一节中药内治法简介《内经》非常重视生命质量,有大量养生康复的记载,尤以针灸、按摩、导引等外治法为多。汉代之后,则突出药物内服疗法,极大丰富了中医药康复学的内容。实践证明,病伤残疾患者,大多诸虚不足、气机郁滞,应用药物内服,固本复元、补养气血、调畅气机、平调阴阳,配合外治有良好的康复作用。中药内治康复的作用补虚疏郁,因

2、证施宜形神并重,重视体质守法守方,丸散尤宜第二节中药内治的理论和原则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特点之一;它是通过理、法、方、药来实现的,而方剂与治法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汗法又叫解表法,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原则立法,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以祛在表之邪。吐法是用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作用的方剂,用做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的方法。下法又称泻下法,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涤肠道积滞等作用,以治疗胃肠积滞、大便不通或腹水等证的方法。和法具有疏泄调和作用,可以疏泄气机、调和脏腑,用来治疗伤寒少阳病

3、或肝脾、肠胃不和等病证的方法。温法是用辛热或甘温药物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寒、寒凝经脉及肾阳虚衰等里寒证的方法,又称温里法。清法是以寒凉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的作用,用以治疗温热、温疫、热毒等里热证的方法。消法是以消导、化积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的作用。补法是以补养、强壮类药物为主组成,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第三节中药内治选药组方的理论和原则治法与方剂的关系组方原则康复科常用方剂治法理论是临证运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并能进一步验证治法的正确与否。一、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4、组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针对病因病机,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为依据,利用药物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配伍原理,有主次轻重地安排药物组合成方,务使方中的药物、配伍与病证的病机相吻合,使药物配伍后的综合效用与所立治法高度统一。方剂的组成原则可概括为“依法选药,主从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合”。二、组方原则一个方剂的典型结构包括了“君、臣、佐、使”四个部分。明代何伯斋对君臣佐使概念的论述更为具体;“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引治病之药至于病所者,使也”。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实际包括两

5、层意义:所谓针对主病或主证,是指治疗对象而言;即组方时首先要明确患者疾病的病因、病机,若同时患有几种疾患,则宜选择针对其中最主要病证的药物为君,以解决主要矛盾。而起主要治疗作用是指君药与方中其他药物之间的关系而言,即在组成方剂的几味药物中,君药应是各药综合作用的中心,起最主要的治疗作用。君药的重要性还在于其性能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性能。臣药在方中的地位仅次于君药。其意义有二:一是加强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即辅助君药以解决主要矛盾的药物;二是指治疗兼病或兼证的药物,以解决次要矛盾。臣药对于君药的辅助,多以同类药物的相须配伍为主要形式,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

6、选择与君药作用不尽相同的药物为臣。佐药其意义有三:一是佐助药,即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或者直接治疗次要症状,解决次要矛盾。二是佐制药,即减轻和消除君、臣药的毒烈之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于方中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两种。其中引经药是引导他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医者组方根据疾病的部位选择恰当的药物,有助于提高疗效。调和药,是指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在绝大多数方剂中,特别是在用大寒、大热、大辛、大苦、或药力较猛的药物时,往往配伍一味甘缓之品,以调和之,减轻或消除方中各药配合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7、。补虚调理抗衰三、康复科常用方剂补虚温补肾阳:右归丸、金匮肾气丸。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石斛夜光丸。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调理舒肝理气、和胃止痛:舒肝丸、木香顺气丸。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柴胡疏肝散。补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舒筋活血、祛风通络:再造散、大活络丹。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镇肝息风汤。平肝潜阳、清热安神:天麻钩藤饮。涤痰开窍:涤痰汤。祛风除湿通痹、养肝益肾补虚:独活寄生汤。通经活络、祛风除湿:小活络丹。祛风胜湿、强筋壮骨:虎骨酒。益气温经、和血通痹:黄芪桂枝五物。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当归四逆汤。祛风散寒、益气温阳:小续命汤

8、。清热燥湿: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祛风除湿、益气和营:蠲痹汤。祛风除湿、温经宣痹、养阴清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