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

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

ID:19737176

大小:1.8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0-05

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_第1页
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_第2页
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_第3页
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_第4页
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趣谈拔罐与刮痧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趣 谈 刮 痧 与 拔 罐中国民间疗法apopulartreatmentforsunstrokebyscrapingthepatient'sneck,chestorback”。概述1.拔罐与刮痧源于我国古代,拔罐已经有两千年历史。刮痧的产生和运用随着痧症的出现而产生和运用的。盛于明清,流传于民间。2.二者同属中医外治法,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定 义1.刮痧:用一定工具(木梳、银元、刮痧板等)经一定介质(清水、按摩油、红花油等),在人体某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刮摩,使皮肤发红充血呈现块或片状的紫红色的瘀点,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痧(痧点)——皮肤上出现的紫红色细小的形如沙粒的小点。2

2、.拔罐:用燃火或抽气等方法使罐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力,使其吸附于皮肤,通过罐内负压、温热作用产生治疗效果,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古称角法、火罐气、吸筒疗法。简史1.拔罐有二千余年历史,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历史上主治痈肿疮毒.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用角法治脱肿;角为牛角。3.宋金元时竹罐完全代替兽角。名称由“吸筒法”换为“角法”。痧症最早记载见于元代。4.明清时候,刮痧引起医家重视。清·郭志遂《痧胀玉衡》为刮痧最早的专著。清末后拔罐随针灸的衰落而流落民间。优点1.简便:随处取材,随地可做。对辨证精度要求不高,如感冒。2.经济:材料广泛3.安全: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4.可靠:

3、疗效非常好。5.治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肢体经络等拔罐操作火罐法(水罐法、抽气法略)(1)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点燃后,在罐内快速绕1~3圈(勿将罐口烧热)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2)投火法:用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3)滴酒法:95%酒精滴入罐内几滴,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勿滴过多,以免烧伤皮肤。(4)贴棉法:用适宜酒精棉贴在罐内壁的下中段,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5)架火法:刮痧操作1.放痧:泄热、祛瘀、解毒。(1)双委中放血-周身酸胀,四肢沉重(尤

4、双腿阴天加重)(2)点刺双尺泽-全身酸胀,尤两臂酸胀、疼痛。(3)头痛-点刺太阳、印堂。2.扯痧:拇食指提扯肌肤出现痧点。挤痧(头痛脑胀)、拧痧(咽痛、心胸胀闷)等。3.焠痧:用灯芯蘸油点燃后在皮肤上的红点烧,听一声清脆的爆响声即可。对于寒证(突然腹痛、手足发冷,口唇发冷)。4.拍痧:与刮痧相间运用。可加强刮痧作用。拔罐手法1.单罐:病痛小而局限者。胃痛拔中脘。肩周炎拔肩髃。2.多罐:病邪大而广者。如按肌束排列成行拔多个罐称为排罐。3.闪灌:有温热作用,一次次闪罐,温热作用和向外透的作用逐渐加强。从而使腠理开泄。相当于透法、汗法,用以治感冒寒邪郁闭腠理。对病邪皮肤麻木或功能减

5、退的虚证。以皮肤潮红为度。4.留灌:对寒痹小而深者。作用使腠理开泄,引邪外出。10~15分钟。走罐:开腠理作用强,如同刮痧,相当于温法,汗法。可以发汗。面积大,肉多处。多用介质-清水等。对感冒初期尤为适宜。针罐:针罐结合,多用于病邪深重及风湿痹病。刺络拔罐:有瘀血者必须用放血疗法。内经:郁陈则除之拔水泡疗法:对水湿重者良效。治疗水肿、痰湿、肥胖等。刮痧手法1.平刮:刮痧板平边着力。适于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2.竖刮:刮痧板竖直。适于较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3.角刮:用边、角。适于较小面积的刮摩,如人中、神阙、肘窝、听宫等。刮痧和拔罐共同要求1.环境:清净温和,闪罐

6、室内温度不能太冷,否则起不到效果,有时还会使病情加重。2.时间:年高体弱、病轻而缓者,治疗时间可短;反之,时间长。3.消毒:对工具和部位。3.体位原则:医生方便,患者舒适自然持久。5.程度:皮肤发红出血,出紫色痧点(斑点、瘀点)。6.晕刮晕罐:疼痛异常,发热汗出不止,烦躁不安,脉数等。故刮痧拔罐后问反应,疼痛为正常。晕罐晕刮后宜休息、平卧,喝盐水,按压人中等等急救穴位。7.疗程:隔一两天待痧去后再刮。3~5次为一个疗程。拔罐的要求及准备工作1.部位:(1)面部不宜拔罐刮痧,因易影响美观。心尖不宜拔罐。(2)胸部不宜留罐、腹部宜闪罐法。(3)腰背、四肢等据需要留罐。2.动作技巧

7、:稳、准、轻、快。3.吸拔力量大小的影响因素:(1)罐内气压和罐外气压差的大小。(2)拔罐操作的时机:罐扣的及时与否。(3)有无毛发和皮肤紧张度。刮痧的要求及准备工作1.刮痧角度:45°左右,灵活应用。2.顺序:(1)沿一定方向由上而下,由内向外,依次顺刮,不可逆向——以防引病邪入里。(2)由点到线,面或反之刮摩面尽量拉大,尤其是在同一条经脉上。3.动作技巧:均匀柔和,持久有力。4.练习腕力臂力:用刮痧板在布或沙袋上做各种手法。分类1.直接刮:适用于实证,强盛之人。一般人都采取直接刮。分类2.间接刮: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