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

ID:19738425

大小:14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5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1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2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3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4页
山水田园诗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水田园诗鉴赏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一、明确概念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

2、材。2.代表诗人: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4、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5、风

3、格——恬静淡雅,意境——隽永优美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南方农村迷人风光,一片富庶的景象: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写社日活动散后的景象。▲“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丰收的喜悦)。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抱”字,不但表现出“村”四周是水,而且在拟人中,把“江”动态化,并突出了村与江的关系,这样也就照应了标题。次句中一个“幽”字,明显的点出了江村幽静的环境。▲由上而下:先梁上燕子,再写水中的鸥鸟。表现了燕子和鸥鸟那“自去自来”和“相亲相近”的闲情逸致生活。对偶寓情于景▲对偶:通过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通过稚子敲针作钓

5、钩的专心致志,表现出农家人恬静的生活情态,以此表现出诗人经过战乱后而感受到的惬心快意。▲末两句,与其说是表现了一种欣喜,更不如说是诗人内心苦闷与忧愁的表现。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18▲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近处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动静相衬: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

6、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

7、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以声衬静: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绘声绘色:“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8、由远到近、由景入情: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