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

ID:19746828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_第1页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_第2页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_第3页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_第4页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摘要:近年来移动通信的[1][2]迅速发展以及其他无线应用的开发使得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量,满足用户数量增加和新业务开展的需要,就必须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率[3][4][5]。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复用无线资源成为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首要问题。智能天线技术研究了无线资源的空域可分特性,是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的有效途径[6][7]。本文对于智能天线技术信号处理领域内的波束赋形技术[8][9][10]的相关研究作一个总结,概述了波束赋形的概念原理、一般

2、方法、性能指标以及一些相关问题,并通过对现存的大量具体算法的分类分析,综述了该领域的技术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关键词: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智能天线;波束赋形;T&j2d.q$R;C5?*u1t8L1.前言[11][12]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通常分布在各个方向,加之无线移动信道的多径效应,有用信号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其一,当基站接收信号时,来自各个用户的有用信号到达基站的方向可能不同,且信号与其到达角度之间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其二,当基站发射信号时,可被用户有效接收的也只是部分的信号。考虑

3、到这一因素,调整天线方向图使其能实现指向性的接收与发射是很自然的想法,这也就是波束赋形概念的最初来源。:g2h*h!n3w*v1}!b%^#u,y;H随着信号处理,尤其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普及以及算法的发展[13],原来必须依靠射频硬件实现的波束赋形转为使用中频或者基带的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又进一步出现了智能天线的概念[14][15][16]。智能天线的目标是能根据实际信道情况实时调整自身参数,有效追踪多个用户,在系统中实现空分多址(SDMA)[17]。

4、智能天线一般由射频部分的无线信号接收发射,A/D、D/A转换[18][19],以及基带(或者中频)部分的数字信号处理组成。传统意义上的波束赋形与多种信号处理方法融合,使得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逐渐模糊。习惯上,在与自适应天线阵列的信号处理相关的文献中[20],波束赋形特指根据参数计算最优权重矢量的过程;而在其他场合有时特指严格意义上的空域波束赋形,有时则泛指根据测量以及估算参量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可包括时域和空域)的过程。本文取波束赋形的一般含义,即根据测量以及估算参数,实现信号最优(次优)组合或者最

5、优(次优)分配的过程。6V--I)s$p6Q4d"~"L2.国内外波束赋形技术的现状%p%j!~.B$U4?波束赋形的目标是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形成对基带(中频)信号的最佳组合或者分配[22]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

6、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具体地说,其主要任务是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因此,首先需要建立系统模型,描述系统中各处的信号,而后才可能根据系统性能要求,将信号的组合或分配表述为一个数学问题,寻求其最优解。1).系统模型[23][24](K  b"z3{:s7c-z-v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可以将波束赋形算法分为上行链

7、路应用以及下行链路应用。无论是哪种情况,总可以用一个时变矢量(MIMO)信道来描述用户端与基站端的信号关系,如图2所示。对于上行链路,多个发射信号实质上是K个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的信号,基站则使用多个天线单元接收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和检测,这时发送端的信号分配仅在各个支路分别进行;对于下行链路,基站仍可能使用多个天线单元向特定用户发射信号,但用户设备使用单天线检测与其有关的信号,这时接收部分降为一维,信号组合也仅对于单路信号进行。$^/s6m(d+F+m%r!N$C+_8L+k.1Z+I;G/x  

8、 通常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对于原始信号以及实际接收信号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定义。对于波束赋形技术,一般其研究的范围从发送端扩谱与调制单元的输出端,到接收端解扩与解调单元的输入端,而研究过程中又常将信号分配单元输出端到信号组合单元输入端之间的部分合并,统称为无线移动信道,由于无线移动通信环境的极度复杂,无法得到其输入输出关系的确切描述,一般采用大量测量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用有限的参数描述该信道。采用这种方法后,就可以得到受干扰有噪信号与原始信号的关系,并据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信号。因此,波束赋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