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

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

ID:19753035

大小:202.1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05

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_第1页
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_第2页
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_第3页
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_第4页
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年济宁公务员考试申论每日一练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职考试知名品牌给定资料  材料1  从一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下面,84岁的李文骧老人扯出小半袋大米。颜色纯白,略有透亮感,颗粒饱满,肉眼看不出这些大米有什么异样。  但是,经过检测,这种大米中镉成分严重超标。当地人将这种大米简称为“镉米”。  镉,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进入人体后危害极大。  李文骧老人怀疑自己得的怪病与这种大米有关。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已经20余年没法好好走路了。只要走上不超过100米,脚和小腿就会酸疼难忍。  医生无法确切诊断,老人干脆自己命

2、名——软脚病。他说,在其生活的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另外十几位老人也有类似症状。  从1982年退休回村算起,李文骧吃本村产大米已有28年。多位学者的研究论文证实,该村耕地土壤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就已被重金属镉所污染。相应的,所产稻米中镉含量亦严重超标。  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所谓“痛痛病”,又称骨痛病,命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该国由于开矿致使镉严重污染农田,农民长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等食物,导致镉中毒,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口中常喊“痛啊痛啊”公

3、职考试知名品牌,故得此名。这种病的症状与李文骧老人所说的软脚病非常相似。多位学者也直指,思的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  类似案例不只出现在广西思的村。实际上,多个地方均有人群尿镉等严重超标和相应症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农业部门近年抽查,还是学者的研究均表明,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对于全球稻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现实。  在镉之外,大米中还存在其他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人员即发表论文称,中国内陆居民摄入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鱼类。众所周知

4、,甲基汞是著名公害病之一水俣病的致病元凶。  一个完整的食物污染链条已经持续多年。中国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遍地开花的开矿等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重金属释放到自然界。这些有害重金属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了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了稻米,再随之进入人体。  数以千万计的污染区稻农是最大的受害者。稻米是他们一日三餐的绝对主食,部分农民明知有污染,但困于卖污米买净米之间的差价损失,而被迫食用污染大米。更多农民则并不知道自己食用的大米是有毒的,他们甚至不清楚重金属是什么。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几乎没有关

5、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规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正常生产稻米。  材料2  2011年2月,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公职考试知名品牌规划会议上说,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甘肃、陕西、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江苏、山东、云南、重庆、广西等地。  近年来发生的镉污染事件,有2005年的广东北江镉污染、2006年湖南湘江株洲段镉污染、2009年湖南浏阳镉污染以及今年初广西龙江镉污染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资料也显示,我国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是镉污染

6、、汞污染、血铅污染和砷污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说,“从污染面积上看,国内专家认为镉污染最严重,但如果从健康风险评估角度,我认为是类金属砷污染,因为砷的致命剂量非常小。”  陈同斌说,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还是污染大气,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车宗贤认为,在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  材料3  土壤污染如隐形“杀手”,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甚至产生环境

7、报复。“土壤污染的加剧原因有天灾,但更多是****,不科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认为,土壤污染主要一来自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基本上都属于人为因素,表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反思。  当前,令人忧心的是各地以追求GDP为核心的政绩观,不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量违法排污、超量排污。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发展心切,抱着“宁愿毒死也要GDP”的心态,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引进企业就是引进污染,发展经济就是破坏环境”的恶果。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一些

8、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变通政策打擦边球,甚至开绿灯,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告诉人们,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呵护,对公共利益和公众生命漠不关心,暴露出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和地方政府责任缺失。”江苏省小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指出,必须反思高歌猛进的产业发展模式,真正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