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ID:19757216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_第1页
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_第2页
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_第3页
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_第4页
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5讲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5讲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阶段特征1.总体特征: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并不断深化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2.具体表现:(1)政治上: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中国人民的抗争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束。(2)经济上:列强经济侵略开始步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3)思想文化

2、上: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继出现和并存。3.考点解读1.政治上:注意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影响。注意掌握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的背景、概况、作用等。2.经济上:注意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背景、表现、特点、作用。3.思想上:注意分析维新思想、共和思想、民主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影响。高考真题探究考点探究一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例题1】(2013·天津)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

3、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例题2】(2013·新课标全国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例题3】(2013·广东)“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

4、,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例题4】(2013·海南)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考点知识探究 1.基础概念 (1)清末“

5、新政”: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

6、,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2)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形式。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不同职能机关

7、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特别是主要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2.重点理解(1)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及辛亥革命的认识:①从维护国家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的角度,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一般较高,但义和团盲目排外,排斥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的色彩。②辛亥革命的失败并非军事上的失败,而是政治意义上的失败,袁世凯篡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必然使中国重新陷入封建的、买办的独裁统治,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视

8、角评价辛亥革命:①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②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③从现代化史观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