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

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

ID:19758104

大小:485.8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5

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_第1页
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_第2页
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_第3页
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_第4页
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im即时通信项目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技术方案1.2.3.3.1.工程概述Ø工程名:Ø建设单位及项目负责人:3.1.1.工程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手机上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即时通讯作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通信手段,互联网时代的人、企业等已基本接受和习惯即时通讯带来的各种便捷服务,各种即时通讯工具、聊天软件应用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用户也越来越习惯利用在手机APP中植入的即时通讯功能服务进行在线即时聊天互动,获取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或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当前四川电信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创新地开发出一些行业重量级的业务应用,对即时通讯能力服务需求非常急迫,无专属即时沟通工具,买家与卖家间

2、无即时沟通,订单及物流通知未及时送达;QQ、微信等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只能解决交流的问题,而无法对用户体验和平台无缝性带来帮助,没有与自身产品线进行的深度集成,应用需求无法真正满足。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IM平台以及专属的聊天产品,对应用的推广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1.2.需求概述鉴于电信自主运营应用对IM即时通讯能力服务有相应的集成需求,需要构建一套云即时通讯服务平台,为需要IM即时通讯的应用提供基础的即时通讯能力服务,支持嵌入到电信自主运营开发的业务应用中提供即时通讯服务,实现即时通讯基础服务能力平台化、SDK类型丰富化,支持多应用接入。同时基于IM即时通讯平台可以定制一套专属于自

3、己的IM通讯软件,对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都能很好的满足。16/161.1.建设目的及原则构建一套云即时通讯服务平台,为需要IM即时通讯的应用提供基础的即时通讯能力服务。同时基于IM即时通讯平台可以定制一套专属于自己的IM通讯软件,对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都能很好的满足。1.1.1.2.1.1.1.总体建设原则123456789101111.111.211.2.111.2.1.1系统可用性原则系统可用性(Availability)是用来衡量一个平台系统能提供持续服务的能力,它表示的是在给定时间系统或者系统某一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能够满意工作的概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

4、方法,满足和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在满足开发时间节点的要求下,满足用户的交互体验和功能需求,采用智能化的处理特色,满足运营管理的效率要求。在系统运行当中可能会影响到系统可用性的因素:1.操作人员和组织其实这个地方平台在使用中的管理员,他是否重视运维?组织是否已经认识平台带来的价值,把平台的可用性当作自己的一个核心能力来看待。是否把面向用户的业务能力和运维很好的对接?是否建立起用户质量的组织文化。2.业务流程业务管理平台的流程梳理多个角色自己的关系和职责。我们第一个要去看这个流程在面对故障的是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说能够确保故障信息的准确送达,同时保证处理人的角色和职责是清晰的。其

5、次不断去检查流程是否可以自动化驱动,而非人为驱动。人是不可靠之源!我们最终希望形成是一个自动化、标准化的流程,这样的流程不容易被异化,且能保证预期执行结果一致。3.后期的运维技术16/16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技术是运维技术,其实恰恰相反对于业务来说,对其高可用的影响,因此在其中需要遵循很多原则,有一些原则需要有普适的参考价值。比如说服务降级、过载保护、服务公共化等等。这些方法论是否已经融入到研发和运维的架构设计之中。业务功能需求优先,而非可运维性优先,可运维性最终就是业务的质量。4.业务管理把你的平台的业务能力标准化,你可以转换成我们多个业务指标,比如说质量、可用性、用户体验、用户满意度、

6、成本,有了这些业务导向性指标,才能把IT能力和业务更好的对接起来。否则很容易在组织内,形成运营维护共同认识,而非创造价值部门。这一点还有一个重要性,就是让维护人员也要足够的认识到,他们的能力直接和业务相关,需要增强业务敏感度。在系统运行当中为了保障系统的可用性所采用的策略:1.故障发生前,建立运维质量仪表盘我们一定要建立运维数据看板,这个看板的数据并且要在业务、测试和运维人员对平台的情况达成一致,让大家足够重视这份数据,这样数据便有了推动力。建议这个地方的核心数据指标不要太多,因为涉及到多个团队,大家不能够一致理解,特别是传达到管理层,太多的指标,容易失去关注的焦点。16/16通行的做法

7、,就是用可用性来做运维的数据看板。可用性的计算方法有简单的方法,也有复杂的方法。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监控系统中搞一些探针来模拟用户监控,最后我们能得出故障的时长和可用性的时间,这样我们可以建立每天、每周、每月、每Q的可用性,可以做到分业务、分服务(更细粒度)等等;复杂的方法在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可以把事件系统记录的时间数据拿过来作为评估的标准。另外可以把可用性上升到质量层面,这个里面涉及到的评估维度(成本、用户体验、满意度)就更多了,数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