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ID:19758533

大小:8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5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_第1页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_第2页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_第3页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_第4页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摘要:本文从农耕结合的角度去关照近代中国农村家庭的生产样态以及村落共同体的变迁等问题,进而对旧中国农村社会的性格进行考察。华北的旱作农业特别是耕种作业需要并行使用复数的役畜和多人的共同协作,因此近代华北的农家不得不与他人相互结合起来,以解决农繁期畜力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近代华北农村存在着多种农家间的农耕结合,除了搭套之外,还有劳动力与劳动力、劳动力与畜力、畜力与畜力间的换工,有役畜和农具的无偿借用,以及代耕、帮工、伙养役畜、共同租种、共同雇工等形式。对这些农耕结合的不同评价导致

2、了泾渭分明的近代中国农村社会认识论。本文指出,在近代华北农村,相当多的农耕结合形式以其合理的、对等的原则及灵便性逐渐成为华北农家农耕结合的主流。关键词:华北农村、生产条件、农耕结合、村落共同体所谓农耕结合在本文中是指农家之间在耕作、收获等农业生产作业中所结成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结合或关系,包括:①劳动力·役畜·农具的相互融通和共同使用(例如,近代华北农村的搭套、搭伙具、合具、插犋等);②劳动力·畜力的各种形式的交换(如中国北方各地农村的换工、伴工、变工、拨工、串换,以及跟套、跟具带地、日本农村的“结”、朝鲜半岛农村的“契”、泰国农

3、村的“阿奥·莲AoLaeng”、爪哇农村的“卢昆”等);③役畜·农具的借用;④无偿的劳动援助(在华北农村有帮工、帮忙、代耕等);⑤役畜的共同饲养和利用(在华北一些农村称作伙养)、共同租种土地、共同雇工以及灌溉水井的共同开凿和使用乃至雇佣和租佃关系中的“干活带地”与“伙种”等等。与治安防卫、作物看护、防灾救济、祭祀庆祝等村落社会中的大规模集团性行动相比,历史上的农耕结合作为一种日常的、广泛进行的生产协作行为,长期以来难得受到史学家的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是出于如下情况: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农耕结合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在组织上过于简单

4、,在规模上极不发达。然而,既然农耕结合与农民家庭实际的、具体的生活紧密相关,那么关于农耕结合的史的研究,便属于考察农村家庭史乃至农村社会生史的一项基础作业,或可以从中获得在土地和家族制度研究以及那些轰轰烈烈的大规模集团性活动研究中所得不到的最具普遍意义的知识。此外,如果说近代中国农村的农耕结合存在着在组织上较简单、规模上欠发达的特征的话,这正说明在其背后隐藏着旧中国农村的一些重要特质,恰恰也是一个有待解答的课题。笔者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从农耕结合的角度去关照近代中国农村家庭的生产样态以及村落共同体的变迁等问题,进而对旧中国农村社会

5、的性格进行考察。但本稿所要承担的任务将收敛在对近代华北农村一些重要的农耕结合形式本身的介绍和简单的分析上,其中还不得不略去搭套、合具等近代华北农村最主要的农耕结合形式,对役畜的共同饲养、共同租地等农耕结合形式也加以简略化,对这些问题的详细讨论请参见笔者其他论着。[1]一、近代华北农村的农家生产条件(一)畜力的不足众所周知,近代的华北农业,也即华北旱作农业的成立以役畜的使用为必要条件。在华北旱作农业当中,依赖役畜作为动力来完成的农作业主要集中于播种和收获这两个农忙期的整地(耕、耙、劳)、播种(作条、覆土、镇压)以及土粪和收获物的

6、运送上。换句话说,近代华北的农业自始至终离不开畜力的保证。役畜对于华北农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近代的华北农村的大多数地方,大部分农民在农忙季节却都面临着畜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畜力不足的问题正是搭套等农耕结合的根本原因。上世纪40年代,满铁调查员在华北农村从事“惯行调查”时,满铁调查员们曾就搭套的理由向顺义县各地的农民询问,后者都毫不迟疑地把问题归结到役畜(驴)的不足上。[2]当时的农民们不仅谈到多数农家所面临的役畜的不足,还屡屡言及农家生活的贫困状况。那么,为什么当时的农民们不多养些役畜、或者说他们为什么养不起2头以上的

7、役畜呢?关于这一点,美国学者黄宗智(PhillipC.C.Huang)曾作过专门的研究。黄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计算得出以下结论: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农村的富农式经营家庭在购入1匹驴的时候,这一经济行为的有效费用和有效收入(边际费用和边际收入)的均衡点是20~50亩的经营土地。[3]但是,黄的上述结论与当时华北农家实际的役畜保有状况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不足以使人们具体地理解当时华北农家实际役畜饲育条件以及当时华北农村不断恶化的生产条件。关于役畜的饲育条件问题,当时顺义县沙井村的多数村民的认为:一个纯自耕农家庭若要饲养一匹驴必

8、须拥有15亩以上的土地。[4]而在当时该村平均每户农家的所有地只有14亩多一些,如果考虑到村民土地占有上的不平均状况,实际上该村有45户农家的土地在15亩以下,占全村农家总户数的64%。[5]沙井村在整个华北农村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通过对该村的土地所有状况的分析,整个近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