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

ID:19764155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_第1页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_第2页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_第3页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_第4页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记农业创业新星---王秀杰王秀杰,女,汉族,1968年9月出生,讷河市学田镇永发村三屯农民。1992年入党,2007年、2008年被评为讷河市“三八”红旗手,2012年被授予讷河市农村实用人才,2013年实被评为讷河市青年创业之星。王秀杰所在的永发村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村,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在黑土地,饿不着也没大富大贵过。尼尔基水库移民后,一部分村民收到了移民补偿款,都想用手中的钱干点啥,个别人把手里这点钱利用临近库区,水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闲时靠打点鱼增加收,但收入甚少,风险极大,得不偿失。怎

2、么办?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多方探索,她选择了塑料袋栽黑木耳,通过这项技术,把林区生产的黑木耳,引进到咱们农业区来种植栽培,利用闲暇时间和有限空间挣钱。2013年她家栽培黑木耳30万个菌袋,生产黑木耳1.5万公斤,经济效益50万元,并注册了甜水泉商标。一、姿态决定状态,多方探索,终于建筑致富新路生活就是这样,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王秀杰是不甘于平淡的人,她知道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要想改善生活、改变现状、改变当前的诸多不如意,指望别人等靠是没有用的,只有奋斗才是捷径。永发村移民后,她就想努力探索一种生

3、产方式,这种方式既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又能发挥自然优势的好途径。为此她尝试过很多办法,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成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木耳营养丰富,柔润可口,别具风味,是一类富含矿物质、高蛋白、低脂肪、大众化的高档菌类蔬菜和保健食品。我国是黑木耳唯一出口的国家,远销到日本及东南亚、西欧、北美等国家,专声誉卓著。随着西方“黑色食品”浪潮的兴起,黑木耳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前景特别广阔。因此,在电脑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到塑料袋地栽木耳之乡—辽宁省去考察学习。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新技术是刘永宏、刘永

4、昶的探索结果,他们是辽宁省朝阳市科技情报所的,创办了朝阳市食用菌成功研究所,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他们经过14年的深入研究,才取得的成果。在那里她了解到:塑料袋代料栽培黑木耳的各个环节主要是菌种、培养基、接种设备、塑料袋和栽培方法及高产管理措施,他们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于1994年3月1日通过了辽宁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已列入国家、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二是到本省的南北林区参观学习。为了了解黑木耳种植项目,走遍黑龙江的南北林区的黑木耳种植基地,有时为了赶时间,坐晚车去,白天参

5、观学习,夏天人家忙她就冬天去,可以说不畏严寒酷暑。就这样往北至大兴安岭、碧水、塔河一带,南至伊春、牡丹江等地,她都自费考察、学习过。这些经过让她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真是豁然开朗。她了解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的经济效益很高,栽培技术也不是特别困难。主要是采用锯末、玉米芯、花生壳、葵花盘盘等加上麦麸等辅料,装入特制的折角塑料袋内,经灭菌接种后,在室外养菌。然后摆放大田直接出耳。每袋装干料0.45公斤左右,可产干木耳40—50克,生物学效率达120--170%。每袋成本0.35元,产值为1.80—2.20元,纯收入为1.4

6、0—01.80元。栽培周期为3—4个月。每亩地摆放一万袋,每个栽培周期可获纯收入1.4—1.8万元。旧法人工木段栽培黑木耳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每立方米木材产干耳12.9公斤,栽培周期3年,下脚本料还可以用来生产平菇、滑子蘑、鸡腿菇、金针蘑等等。三是到有失败教训的学田村二屯佟汉江家考察。佟汉江家在十几年前曾经栽培过木耳,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能做大做强,黑龙江省因上有技术和地理、资源等优势,是我国黑木耳的生产和销售大省。尤其在小兴安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为黑木耳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生产适宜区,当地耳农都有用椴木栽培黑

7、木耳的传统习惯。讷河位于小兴安岭余脉,应该具备条件。她多次到学田村二屯走访村民了解他们所知道的所有情况。经了解初步认识到差错出在当时的设施不够先进上,在灭菌环节上出了问题,与自然条件无关。一、探索决定成功,不怕失败,在失败后重新艰难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在她们全家的努力下,经过艰辛探索逐步掌握了原种制作、菌种扩繁、接种灭菌等关键技术,并突破了前期防低温、中后期防高温等重要节点。在棚室内、林带下、露天场地等不同环境下栽培技术取得栽培黑木耳技术试验示范成功。同时还在菌包生产环节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把整个栽培技术难题打压在菌包生产

8、环节,解除散户栽培技术的后顾之忧。2011年按常规一亩地一年可露地栽培黑木耳2个轮次,每个轮次一万个菌包,每个轮次成本投入约1.8万元,一亩地纯收入可达3万元,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1。同时,菌糠生物饲料是通过回收食用菌生产后所形成的无霉废料,经科学转化为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