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

ID:19765942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6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_第1页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_第2页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_第3页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_第4页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与问题杨光斌 制度性意识形态与非制度性观念由于诺斯主要讨论的是连续性制度变迁,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就是在制度意义上产生的。在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人的行为受到正规规则和非正规规则的约束,后者就是由习俗、道德、文化等所构成的意识形态。作为非正式规则的意识形态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搭便车以节约交易费用,因此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机制。 在后来的著作中,诺斯把意识形态和思想等量齐观,但是依然是和道德、习俗一样的非正式制度。诺斯认为,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节约机制,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制度创新机制,因为源于价值的文化遗传的非正规规则

2、是正规规则的延伸与应用,对制度结构具有普遍的影响,而有些有效的传统(如勤劳、诚实与正直)能降低交易的成本,使复杂的生产交易成为可能,有效制度因此得以产生。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什么样的关系?决定人们用于解释周围世界以及作出选择的主观精神构想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对于有效制度的产生是重要的,但是“制度在决定它们有多大的重要性时起主要作用”,因为“通过构造人们在在某些方式下相互作用,正规制度会影响我们为自己的行动支付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正规制度会被明确地或偶然地用于降低按一思想行事的价格,它们为人们将其思想和意识形态融合到他们所作出的选

3、择中去提供了自由。”因此,作为机制性的正式制度为非正式制度的表达提供了空间。显然,在诺斯那里,作为非正式制度载体的正式制度决定着非正式制度,因为“非正规制约源自于价值的文化遗传,来源于用于解决具体交换问题的正规规则的延拓与运用,也来自于解决简单协作问题的方案。”很明显,在诺斯看来,非正式制约只是正规制约的补充。这一点从诺斯的思想历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诺斯和他的合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产权理论,没有意识形态理论。来源于文化遗传的非正式规则显然具有内生性。正如诺斯所强调的:“非正规约束来自何方?他们来源于社会所流传

4、下来的信息以及我们称之为文化的部分遗产。”文化的演变当然是连续性的渐变,因此在连续性的制度变迁中存在“路径依赖”。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

5、onandachieve9这应该就是诺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线索。我们看到,作为分析连续性制度变迁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来源上的内生性、作用上的节约机制、作用方式上的“路径依赖”以及地位上的补充性。因此,诺斯的意识形态理论虽然偶尔也涉及“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政治思想,但是主要是指作为文化传统的软规则,因为诺斯当然知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正规制度的约束机制,而不是一种非正式的作为正式制度补充的软性约束,比如文化教育政策中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刚性约束。无疑,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就是说明权威与义务的

6、合法性而产生节约成本。但是,在历史巨变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面目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那就是在来源上具有外生性或内生性、在作用上改革着正规的旧制度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文化遗传的那种居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决不同于作为习俗和道德的文化传统,前者是在政策中居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后者是一种作为普通民众的普遍心理的政治文化。具体地说,在中国前者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者是扎根于中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决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否则就不会在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流行之时,有“BringIdeasBackIn”(“将观念

7、带回来”)的呼声和研究。如前所述,无论是在连续性的英国式制度变迁中,还是在非连续性的制度变迁中,甚至是在国际机制的演变中,都存在因革命性观念而带来革命性制度变迁的关键时刻,或者新观念与旧制度的巨大冲突。在最有连续性因而也是最稳定的英国,1979年以后撒切尔政府的保守主义和私有化运动与工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因政府的胜利而根本性地扭转了企业国有化和社会福利化而造成的“英国病”,使得英国的竞争力超越了德国和法国。由英国开始的保守主义政策显然不是正式的制度延伸与补充,而是改变制度的一种观念。在中国经济改革这场巨变中,在制度结构即共产

8、党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不变的条件下因观念的改变而带来制度上的创新。我们知道,改革前的经济制度是计划经济,在改变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观念并不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在新观念与旧体制之间有过多次的碰撞,最终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才最终使得市场经济观念成为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