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

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

ID:19769721

大小:11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06

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_第1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_第2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_第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_第4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绪论 (1)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概念: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施以独特的中医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与医疗共同担负着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进行全身心照顾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一、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一)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成书时间:春秋至战国时代(二)汉唐时期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奠定了中医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该书对煎药方法、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观察服药后的不同反应、处理方法、饮食禁忌都有具体论

2、述。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证候学的专著。指出外科肠吻合术后的饮食及术后护理,并重视妇女妊娠期间的饮食起居护理与精神护调等。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详细论述中医护理原则以及各种疾病的护理内容。《备急千金要方》中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三)宋金元时期补土派----李东垣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和护理滋阴派----朱丹溪重视老人的保健护理及疾病的饮食调护攻下派----张子和重视情志护理刘完

3、素----寒凉派(四)明清时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药物疗法有详细的论述。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从产妇的起居、衣着、室温、饮食以及环境的等方面提出了护理方法。清代吴又可《瘟疫论》---详细论述了对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要求。(五)近代及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各类教材和各种专著相继出版,如《中医护理学》、《中医心理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等,标志着中医护理理论的研究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总结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

4、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的和谐性(二)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和体征等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辨别疾病的证型,从而进行护理的过程。症:即症状是某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或病态变化,是辩证的依据。如发热、咳嗽等。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某一阶段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的概括。病:即疾病,是指由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变化以及转归预后的一定规律的病理全过程。如中风、消渴等。中医护病,有其独特之处,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着

5、眼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可用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证,则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同病异护:是指对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患者体质差异,或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出不同的证候,应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异病同护:是指不同的疾病,只要出现相同的证候,就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护理措施与护理方法。如脱肛、子宫脱垂是两种疾病,但它们同属中气下陷,故可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来进行护理。三、中医护理学的地位中医护理通过历代医家的临

6、床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施护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所谓“三分药,七分养”,这“七分养”就是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概括。四、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一)正确对待两种医学理论体系(二)要熟记中医护理基本内容(三)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