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

“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

ID:19779296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6

“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_第1页
“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_第2页
“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_第3页
“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_第4页
“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家时代”新闻评论伦理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家时代”的新闻评论伦理初探“专家”和“新闻评论伦理”,有什么关系?当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日益介入新闻评论领域,或接受媒体采访,或出镜担任嘉宾发言,或直接撰文发表意见。在有的专家不时被人们讥为“砖家”之际,有关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责任也就日益凸显出来。因为无论是专家意见本身,还是新闻评论的引导,当从伦理角度考量时,两者之间显而易见有着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公信力问题。  一、“专家”问题:一个现代性的悖论  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专家,广泛地介入和参与新闻评论的采编制作,当然有着深刻原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

2、多样化日趋明显,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处在变革时代的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异常活跃,同时也容易产生种种的困惑和迷惘,迫切需要新闻媒体特别是新闻评论以一定的专业眼光予以引导和启迪。与此同时,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对于媒体的竞争来说,最重要的已不是提供了什么信息,而是以什么方式筛选、加工、整合和评判这些信息。而在对信息的解读与评判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因其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当的洞察力,往往更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质,击中问题的要害,势必成为众多媒体“争夺”的重要对象,以抢占新闻评论的高端市场,显示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于是,便有了“新闻评论专家化”一说,甚至有人戏言,新

3、闻评论进入了“专家时代”。  应当肯定的是,就新闻评论的发展态势来说,越来越多具有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专家学者广泛参与新闻评论,对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阐释,既能开掘新闻评论的专业深度,适应读者和社会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媒体新闻评论的思想性和引领能力。这是当今新闻评论“专家化”趋势的主流,也凸显了专家应有的“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和新闻评论伦理的正面意义。  但是,现代社会往往充满悖论。当代著名社会学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在对“现代性”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时,一方面特别指出,面对现代社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大众只有求助于经长期专业

4、化训练的专家知识,借助对“专家系统”的“信任”,才能构筑起“本体性安全”;另一方面,他也警告说,在现代社会,一切科学结论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假设”,需要不断地加以“证伪”,而不是像中世纪的教义“永恒不变”。因为,“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再没有什么知识仍是‘原来’意义上的知识了”。在他看来,现代社会没有终极的权威,现代社会的知识环境不仅具有风险性而且具有相当的可变性,一切“专家系统”都在不断被修改中。①  事实上,近现代以来,有关与“专门化”相伴随的“专家系统”及其“信任”问题,一直是个异见迭出、悬而未决的话题。正如不少文化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专门化(专家)”问题是现代性

5、的悖论之一,历来受到人文学者的关注与质疑。他们之所以始终对这个问题保持警惕,原因即在于“专门化(专家)”的概念与“整体性知识或文明”、“整体意识的人”相对立——“专门化”可能破坏文明的平衡,引起人的感知比例的失调——专家常常对专业领域以外一无所知,而且有的甚至会丧失良知,他们可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公众对他们的信任来趋炎附势,寻求私利,不顾道德的底线。  而放眼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专家”面临“公信力危机”,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且不说某些虚假广告中,动不动搬出所谓的专家说事,以致假专家、伪专家、冒牌专家横行;少数即便颇有身份的专家,也时常被利益集团“俘虏”

6、成为代言工具,以致“专家”成了被网民丢砖的“砖家”。前不久,有网民甚至“恶搞”一番,贴出所谓《专家速成手册》,称只要按照手册中的6点去做,人人都可成为“专家”。如此等等。  虽然吉登斯一再强调,我们对“专家系统”等“抽象体系”的信任是对这一系统所正常运转的原则的信任,也就是说对专业知识的信任,而不是对代表着某一体系的某一具体的个人的信任。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眼里,“专家”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知识专门化的“人格载体”,“专家”既然是求真务实科学精神的象征,人们就完全有理由要求专家的评论严谨缜密、正当公正、持中守正。由此,新闻评论的“专家化”趋势,可能会涉及哪些伦理问题,又

7、应该承担怎样的伦理责任,就是再也不能回避的问题了。  二、“责任的缺位”:伦理的底线在哪里  以往,人们考察新闻伦理,大多局限于新闻从业人员本身,一般特指新闻职业道德。与此同时,对新闻伦理的研究也一般多偏重采编环节,而忽略了与之相关的评论伦理研究。但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随着媒体发表评论空间的开放,评论的主体也日益开放、日益多元化,他们往往代表着社会不同的利益和个别的利益。这实际上是开放社会中新闻评论的正常现象。但也正因为这个背景,涉及新闻评论的一些新的伦理问题也出现了。比如,评论写作者的利益冲突问题。评论写作的正义性与合道德性,也就不再是一个无须审视的前提

8、。”②时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