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

【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

ID:19780010

大小:245.6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6

【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_第1页
【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_第2页
【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_第3页
【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_第4页
【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料】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方法      唐代的楷书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里程碑,楷书在这时得以规范化,出现了以楷书名世的众多大家,颜真卿(709-785年)即为其中极为突出的一位。最著名的《颜勤礼碑》为他71岁时所书,书法成就这时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来入门首选最多的楷书碑帖。   一《颜勤礼碑》的内在气质学习颜体,一定要了解颜真卿正气凛然、刚烈忠贞的一生,这是颜真卿书法核心之所在。临习前要仔细观看,努力从碑帖中领悟,这会使学习事半功倍。很多人临摹颜字,只学其外形写法,学不到他的元气充沛、大气凛然,只写得肥胖臃肿、神情

2、呆滞,是不得要领的。颜体这种气质具体表现为: ⑴庄严正气,这就是上面所说的颜体气质。⑵伟岸饱满,颜体一反唐初书法劲瘦内敛为主的特点,写出丰腴厚重外拓来。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⑶元气充沛,表现在:1用笔:颜体的笔划丰满浑厚,不能写轻飘,无论粗细里面务必要贯有气力。不仅是运笔中间,就是到末端出锋处也不可用手腕、手指轻轻扫出,要笔笔力送至末梢。2结构:不但是笔划,就是空白之处,也要布白匀称并想象里面有大气充盈之感,写出空间场的感觉。而不使一处狭窄拘紧、这就是古人既要写黑(用笔)、也要写白(空白)的精髓。二《颜勤礼碑》的笔法临摹毛笔

3、可选狼毫、兼毫和羊毫,笔宜大不宜小。开始可用手工纸的元书纸、毛边纸,因其表面毛糙、有渗水性。格子可折8-12厘米大小为好。以后逐渐可混用宣纸,以训练适应宣纸的能力。 ⑴横  右尖横:斜切笔后,向右略斜慢慢提细到尖,不能过快,要求力送到尖。如“直”第一横、“日中间横。       左尖横:轻触纸后,向右渐行渐重,不可起笔就向右扫,这样以后写行草时会露尖,最后逆收,如“左”数横及“行”横。长横:一种起笔如右尖横,中间腰部略细,后面又略粗,到结尾处不向下坠逆锋收笔。如: 另一种一直提细到最后再加重逆收: ⑵竖悬针竖:起笔斜切向下略

4、加粗,到三分之二处时再逐渐提细至尖,尖处不可飘。垂露竖:斜切笔后向下行,中间略向左涨,结尾处提向右下后再逆收。如“依”左竖,“馆”右“官”左竖。   ⑶撇短撇: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 长撇:斜切后慢慢向左下送至笔尖,由于笔划长,所以要求控制住。 柳叶撇:尖起后向左下行时,中间略粗,收笔再细。 竖撇:斜切竖行,有捺交叉时,交叉前均要直行,交叉后再向左下撇出,如“史”。   作勾的撇:将撇的写法写成勾。 ⑷捺斜捺:起笔处有细起和粗起、直下和从下而上再转弯行笔两种;收笔处有缺口和无缺口两种。颜真卿当时用硬毫,所以用

5、力按后弹起自然会出缺口,今天大都用软毫,就要按后再提笔向右平出。                                    起笔细后面有缺口。                          起笔从下而上再转弯后有缺口。    后端无缺口。 起笔粗。 走之捺:起笔一般均上行后再向右行,走到三分之一处就开始加重,形成独特效果。走之捺基本都一波三折。 ⑸钩颜字的钩是很有特点的,亦有缺口的和无缺口的两种,结尾处均要按后略提回锋钩出,亦要力到尖不可太快。宝盖钩:                     无缺口写法同短撇

6、。                      有缺口。竖弯钩 结尾处略提回锋向上钩出。竖钩:右边略加粗,有外弧线,结尾处略提向左钩出,注意钩出时不要过分向上。 竖钩亦有弯度较大的,如“子”、“司”。 卧钩:钩时要略向左上方,   斜钩:斜切后向右下行,中间可略细,下部可略粗,略提后回锋再向上钩出。   横折钩:钩法同前,只是在转折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另起笔,竖高出横,形似耸肩;一是顺势向下,形似塌肩。 竖高于横。 顺势连写。 ⑹点点分长短点,无论何种点,都要求写的饱满,最好一笔完成,不要修补。短点:“小”的右点,“守”下面

7、“寸”的点。 另“小”的左点要向左涨出,而“守”宝盖左点向右涨出。 长点:  写颜体时最好都能中锋,以肩肘带腕来书写,不用手指拨笔,以免造成出锋处虚飘。写字时不要屏住呼吸,全身要松弛,握笔也不要太紧,要感受笔尖对纸的摩擦。用笔和结构不可偏废,临习前后要仔细与帖对照,尽量写像,这样才能较快地学好颜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