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保健方法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

ID:19790343

大小:117.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06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1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2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3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4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常用中医保健方法第一节灸法学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就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均说明灸法可以弥补针刺之不足。灸法可能是在热熨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据推测,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防兽时

2、,有时可能会被迸出的火星烧灼烫伤皮肤,但同时这种局部的烧灼也可以减轻某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情形反复多次出现,就使人们受到启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干枯的植物茎叶作燃料,对局部进行温热刺激。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一、材料的制作方法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1

3、.艾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2.艾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3.间隔物的制作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物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

4、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物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二、施灸方法《千金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临床操作一般先灸上部、痛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灵活运用,不可拘泥。1、直接灸又称艾柱灸1、直接灸又称艾柱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

5、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

6、,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施灸步骤(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火柴、镊子、弯盘。(2)操作方法:①将艾绒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

7、、隔盐灸等。(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

8、艾炷施灸。图149。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4)隔附子饼灸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