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

ID:19800992

大小:7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6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_第1页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_第2页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_第3页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_第4页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自主学习】:1、空气的成分:最多的成分是,其次是。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比为:78%,21%,0.94%,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2、叫混合物,叫纯净物3、氧气的主要用途、

2、氮气的主要用途、、、4、排放到空气中的和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合作探究】:写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3).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5).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6).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7).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8).如果将该实验中的

3、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9)..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有没有可能大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5、纯净物和混合物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①澄清的石灰水②二氧化碳③稀有气体④氧气⑤海水⑥蒸馏水⑦冰水混合物⑧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

4、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汽车尾气、⑨矿泉水⑩氮气⑾红磷⑿五氧化二磷⒀清新的空气纯净物有:,混合物有:6、(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哪些?①(可吸入颗粒物),②主要有、、、等。7、我国目前计入

5、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课时训练】1.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扬州市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2.下列气体不能作为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的是(   )A.氮气B.氩气C.氖气D.氧气3.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炭燃烧B.植物的光合作用C.汽车尾气D.燃放烟花爆竹4.“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扬州市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5.下列对空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按

6、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氧气为21%,含氮78%B.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C.空气中各万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D.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6.小明用图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下降,水面上升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7.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主要包括()①悬浮颗粒(粉尘)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氮气⑥二氧化硫⑦稀有气体⑧氮氧

7、化物(二氧化氮)A.①④⑥⑧B.②④⑦⑧C.③④⑥⑦D.①②③④8.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9.举办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

8、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