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问题整理

曹刿论战问题整理

ID:19801280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6

曹刿论战问题整理_第1页
曹刿论战问题整理_第2页
曹刿论战问题整理_第3页
曹刿论战问题整理_第4页
曹刿论战问题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问题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之心和深谋远虑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做铺垫。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鲁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分别表现在哪里? 鲁庄公: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战时急躁冒进(“将鼓”、“将驰”),战后不明白取胜的原因。曹刿:战前认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战时谨慎小心、把握战机(“未可”、“可矣”),战后善于总结。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什么?“忠之属也”所

2、评价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的是什么? 大国难测,怕有埋伏;曹刿细心观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6、曹刿确定反攻时机和追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暗含曹刿的哪些军事观点? 确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夫战,勇气也。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 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在“辙乱旗靡”时追击的观点。 7、本文写作上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前后照应,请举出几例。 “三而竭”照应“齐人

3、三鼓”。“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照应上文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本问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你谈一谈。 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9、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请你谈一谈你的看法。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不昏庸。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纳谏;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能

4、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10、史料裁剪得当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写得比较详细;对请见、从战、克敌等写得较略。 好处: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11、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例?指出一、二并分析原因。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得胜的原因围绕着“得民心者得天下”来谈。12、常常有人把“一鼓作气”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

5、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军队的士气。“鼓”是“击鼓”的意思,“作”是“振作”的意思。所以不能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